有情有意 | 您所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屬雞與屬豬相克嗎 › 有情有意 |
原創(chuàng) 小草 魔都小哨兵SH ![]() ![]() 第一層意思,是節(jié)儉、不浪費。盡管上海開埠后,很快就成為一座極盡繁華的大都市,但上海的老百姓過日子,卻無比務(wù)實,繁而不虛、華而樸實,在勤儉節(jié)約方面堪為楷模。在上海,菜市場被稱為“小菜場”,不管你買的是雞鴨魚肉還是蘿卜青菜,只要放進菜籃子就是“小菜”,大概這個“小”字,就足以傳遞出節(jié)儉的韻味兒:在“小菜場”買肉,可以篤悠悠地只買1兩,夠炒一頓肉絲就行,與北方人動輒就要半扇的做法,形成鮮明對比。上海人早上吃泡飯,一塊腐乳要分成兩半,一天吃一半。去飯店吃飯,剩下的絕對是要打包回來的。真的是把節(jié)儉的品格,在一粥一飯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還有上了點歲數(shù)的人,喜歡用老透的絲瓜筋洗碗,用淘汰下來的汗衫剪成條扎拖把,反正就是一個鋼镚兩半花,只要能自己做的,盡量不去外面買。今天,我們倡導“小份”、“一頓光”的餐飲方式,在上海早已是自覺習慣。 ![]() 第二層意思,意味著要在節(jié)儉的基礎(chǔ)上用心經(jīng)營,這樣方能成就一個好的人和好的家庭。上海人雖然節(jié)儉,但善于動腦筋創(chuàng)造,把家里持得清清爽爽,把家人打扮得光鮮筆挺,把全家的日子過得美美的。最典型的就是“假領(lǐng)頭”的發(fā)明,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不怨天尤人,而是用最少的布料,維持最大的體面,洗換也方便。不少上海人家里,都有用“零頭布”拼成的窗簾、桌椅套,花點心思,既便宜又時尚,還不會和別人家重樣,體現(xiàn)每個“家”的個性。總之,大家習慣于做事“細膩”“講究”,花小錢過上精致舒適、“有腔調(diào)”“有格調(diào)”的生活。物質(zhì)上越是“做人家”,精神上越能豐盈起來。你去觀察,但凡“做人家”的家庭,大部分都和和睦睦、謙和包容的,因為他們懂得艱苦奮斗,懂得家庭責任,懂得用心用情,在舉手投足間,潤物無聲地去擁抱美好生活。 ![]() 第三層意思,是在成己、敬人、齊家基礎(chǔ)上,還蘊含著“達世”的美德。“做人家”看似是個人行為、自我選擇,實際上觀照著上海人的集體品性,照鑒著一座城市的文明品質(zhì)和助人胸懷。自己可以節(jié)約,但在支援國家上,絕不含糊,以對自己的“小氣”,換來在整個社會進步當中的“大氣”。建設(shè)時期,上海人參加三線建設(shè)、上山下鄉(xiāng),背井離鄉(xiāng)、毫不猶豫。改革開放初期,上海人自甘當“后衛(wèi)”,寧可苦自己,也要做全國的堅強后盾。多年來,上海向中央上繳的財政收入,一直名列前茅,這是上海應(yīng)有的責任,也是上海在大局中的擔當。現(xiàn)在,上海的發(fā)展要更好為全國服務(wù),不僅是開展對口合作、助力脫貧攻堅,更要搭好大平臺、提供大通道。這些,已經(jīng)成為上海人的自覺意識和行動。 ![]() “做人家”,是真正的大氣!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wǎng)絡(luò)) 原標題:《【有情有意】上海人的“做人家”是什么意思?》 閱讀原文 |
今日新聞 |
推薦新聞 |
專題文章 |
CopyRight 2018-2019 實驗室設(shè)備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