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孫齏臼:考查我國最早記載東漢蔡邕在曹娥碑上題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 | 您所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八字題記 › 外孫齏臼:考查我國最早記載東漢蔡邕在曹娥碑上題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 |
原文 曹嘗過曹娥碑下。楊修從碑上見題作“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曹謂修曰:“解否?”答曰:“解。”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乃曰:“吾已得。”令修別記所知。修曰:“黃絹,色絲也,於字為絕。幼婦,少女也,於字為妙。外孫,女子也,於字為好。齏臼,受辛也,於字為辭。 ——語出《世說新語》 注釋 黃絹:黃絹,就是有顏色的絲,楊修解釋的“色絲”,從構(gòu)字的角度來說,指的是“色”字和絞絲旁組合,就是“絕”字; 幼婦:年幼的婦女,就是少女,因此是“妙”字; 外孫:女兒的兒女,楊修引其為“女之子”,因此是“好”字; 齏臼:“齏”指的是姜、蒜、韭菜等帶有辛辣味的調(diào)味品; “臼”指的是用石頭或木頭製成、中部凹下的搗舂器具; “齏臼”合起來就是用來接“受”“辛”料的器皿。而“受辛”是“辭”的古體字,所以,是“辭”字。 解析“黃絹幼婦外孫齏臼” 黃絹,是染色的絲,為「絕」;幼婦,少女之意,為「妙」;外孫是女兒生的孩子,為「好」;齏臼是放置辛辣物的容器,古字同辭;四字合在一起便成「絕妙好辭」。 |
CopyRight 2018-2019 實(shí)驗(yàn)室設(shè)備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