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蔣男寶寶女寶寶取名周易起名 | 您所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屬虎的爸爸和屬羊的兒子 › 姓蔣男寶寶女寶寶取名周易起名 |
蔣姓是中國百家姓之一,據(jù)《元和姓纂》中記載,蔣氏源于姬姓,出自周王族,乃周公旦第三子蔣伯齡之后,以國名蔣國(今河南省淮濱縣)為氏。 蔣氏是個古老、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宋朝時期,蔣姓大約26萬余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34%,排在六十一位。江蘇為蔣姓的第一大省,約占全國蔣姓總?cè)丝诘?2.6%。 ? 明朝時期,蔣姓大約近49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53%,排在第四十三位。江蘇仍為蔣姓第一大省,約占蔣姓總?cè)丝诘?3.2%。 ? 根據(jù)2006年《中國姓氏三百大姓(上)》數(shù)據(jù),當(dāng)代蔣姓的人口已近540萬,為全國第四十五位大姓,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43%。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湖南、江蘇三省,大約占蔣姓總?cè)丝诘?2%。其次分布于廣西、浙江、安徽、重慶、貴州五省市,大約又占了蔣姓總?cè)丝诘?1%。四川居住了蔣姓總?cè)丝诘?7%,為蔣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以川渝湘、蘇浙為中心的蔣姓聚集區(qū)。 ? 蔣姓的郡望主要是樂安。蔣姓的堂號有樂安、鐘山和九侯。 ?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蔣姓歷代名人214名,占總名人數(shù)的0.47%,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四十九位。 ? 蔣姓歷代重要人物有:西漢兗州刺史蔣詡,交州刺史蔣晉;三國東吳名將蔣欽,蜀漢丞相長史蔣琬;北朝北魏書畫家兼雕刻家蔣少游;唐朝宰相蔣伸,魏州剌史蔣欽緒,文學(xué)家蔣防;北宋書法家蔣璨;南宋詞人蔣捷;明朝定西侯蔣貴;清朝戲曲作家兼文學(xué)家蔣士銓;中華民國總統(tǒng)蔣介石,臺灣地區(qū)領(lǐng)導(dǎo)人蔣經(jīng)國;當(dāng)代歷史學(xué)家蔣廷黻,詩人蔣正涵(艾青)等。 蔣姓歷史發(fā)展 蔣姓起源源流 出自姬姓 蔣姓(2張) 主要出自姬姓,其血統(tǒng)與來源與西周皇族有關(guān)。周公姬旦的第三個兒子叫伯齡,以國名命氏。據(jù)《左傳》、《唐書·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等所載,西周初期,周公姬旦的第三個兒子叫伯齡,被封在蔣,建立蔣國(今河南省淮濱縣),是周朝的一個小國。蔣國滅亡之后,姬伯齡的后裔子孫就以故國名為姓氏,稱蔣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蔣氏正宗。 [4-5]? 出自子姓 商朝時,商王封其族人于蔣,古地在今河南獲嘉縣張巨鄉(xiāng)蔣村。蔣國勢弱國小,不見于經(jīng)傳。直到西周初被周公旦所滅,子孫以國為氏。 ? 少數(shù)民族 出自秦、漢朝時期南越國俚族,屬于帝王賜姓改姓為氏。 ? 源于滿族,出自明朝時期建州女真蔣佳部,屬于以部落名稱漢化改姓為氏。據(jù)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蔣佳氏,滿語為Giyanggiya Hala,祖先原為漢族,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后逐漸融入鮮卑族,后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蓋州(今遼寧蓋州),后多冠漢姓為蔣氏。 [6-7]? 源于其他少數(shù)民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在今蒙古族、回族、拉祜族、保安族、布朗族、苗族、瑤族、傣族、土家族、壯族、羌族、苦聰族等少數(shù)民族中,均有蔣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縻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氏,世代相傳至今。 ? 蔣姓得姓始祖 蔣姓始祖伯齡 蔣伯齡。周武王姬發(fā)滅掉荒無道的商紂王之后,建立周王朝,在位不久即撒手人寰,由周成王繼位,因成王年幼,便由周公旦攝政,周公旦助成王平息了商紂王之子武庚和東方夷族的叛亂,確定宗法制,創(chuàng)立了典章制度,并不斷分封同姓諸侯,其中將自己第三子伯齡封于蔣地(今河南省淮濱縣期思鎮(zhèn),原為河南省固始縣東北蔣集,一說今河南省光山縣西),世稱蔣伯。公元前617年,蔣國被楚國所滅,其后子孫便以國名為姓,稱為蔣氏,并尊蔣伯齡為蔣姓的得姓始祖。 ? 蔣姓遷徙傳播 綜述 蔣姓遷徙(百家講壇截圖)(2張) 蔣姓的最初發(fā)祥地為河南,尊伯齡為處姓始祖。伯齡受封大約是在公元前1046年,當(dāng)時的封國在河南省尉氏縣西。大約在周宣王時(公元前827~公元前782年),西周為了強(qiáng)化對淮河中上游地區(qū)的控制,將姬姓蔣國遷至河南淮濱縣東南。西周末,蔣伯齡的第九世孫蔣誕(字仲世)為周幽王的太子太傅。周幽王命蔣誕之子蔣薨返蔣國,越十代孫蔣蟾一直住在河南的弋陽,傳位到蔣簡。戰(zhàn)國周烈王七年(公元前369年),楚宣王滅蔣國。蔣氏后裔除部分留居河南之外,其余都四處流亡。 秦漢之際,蔣姓已進(jìn)入陜西、山東等地。其中,進(jìn)入山東的蔣氏在博興、壽光兩地繁衍發(fā)展最快,成為當(dāng)?shù)孛T望族。他們以“樂安”為堂號。也有一支蔣氏轉(zhuǎn)徙至遼城,蔣簡的第十代孫蔣球隱居于邱山之下。 蔣姓族譜(6張) 西漢惠帝時(公元前194~公元前188年),蔣球的第七代孫蔣衍移居關(guān)中咸陽。蔣衍的第四代孫蔣良由關(guān)中卜居杜菱(西安)。蔣良的孫子蔣詡哀帝時(公元前6~公元前1年)為兗州刺史,為避亂,退隱江陵(湖北荊州沙市)。蔣詡的裔孫就是大名典典的蔣橫。東漢初,蔣橫隨光武帝劉秀南征北戰(zhàn),特別是征討赤眉有功,被封為“逡遒侯”、任大將軍。司隸羌路誣陷蔣橫謀反。光武帝信以為真,誅殺蔣橫。蔣橫9個兒子避禍南逃。蔣橫的冤死,朝野不平,民謠四起:“君用讒慝,忠烈是殛;鬼怨神怒,妖氛充塞”。光武帝醒悟,下旨徹查蔣橫冤案,處斬羌路,并將蔣橫九子隨地封侯,即:公華侯潁、會稽侯鄭、臨蘇侯浙、臨湖侯曜、浦亭侯巡、臨江(今四川省忠縣)侯川、九江(今屬江西省)侯稔、云陽(今陜西省淳化)侯默、函亭(今江蘇省宜興)侯澄。蔣橫一族也因此擴(kuò)衍至江南的江蘇、江西、浙江、四川、湖北、湖南等地,并且成為當(dāng)?shù)氐拈_基始祖。尤其是在江蘇宜興的蔣澄成為江南蔣氏中最大的一支,后裔遍及江南各省。東漢末年,一支河南蔣氏遷徙至山東東萊郡,三國時曹魏的蔣濟(jì)即為其后裔。蔣翊的第十世孫蔣休自樂安遷義陽羨縣(今江蘇宜興),其后裔分衍于浙江奉化一帶。 ? 三國末期,零陵郡人(今湖南永州零陵人)的蔣琬繼諸葛亮為蜀國丞相。蔣琬(193~246年),字公琰,零陵郡人(今屬湖南永州零陵人)。據(jù)湖南永州、廣西全州梅潭《蔣氏通譜》載:蔣琬為蔣橫的第十一世孫。蔣琬年青時就以才能聞名于郡縣,隨劉備入蜀。劉備在漢中稱王后,封蔣琬為尚書郎。諸葛亮主政時,任他為東曹椽,舉茂才,遷參軍,又遷長史,加扶軍將軍。諸葛亮去世時推薦蔣琬替代他為相,進(jìn)尚書令,遷大將軍,錄尚書事,后封為安陽亭侯。魏滅蜀時,蔣琬長子蔣斌、次子蔣顯皆戰(zhàn)死。西晉咸寧元年(275年),蔣琬第三子蔣贊攜母毛氏遷居廣西的全州洮陽梅潭;其后子孫散居湖南永州、廣西桂州之間。全州進(jìn)分之六十的蔣姓都出自蔣贊這一支。 ? 唐總章二年(669年),陳元光入閩開漳,有蔣姓將佐隨軍入閩,落籍八閩。至宋代,蔣氏族人已遍及福建、廣東、浙江、江西等南方省份。 ? 明末清初時,福建、廣東的沿海蔣氏族人開始遷徙至臺灣,甚至移居海外。蔣介石敗退臺灣時,浙江蔣氏大批族人也隨同遷臺。 蔣姓是當(dāng)今中國姓氏排行第45位的大姓,人口約540萬,約占全國人口的0.43%。 ? 入閩與遷徙 蔣 唐廣明元年(880年),蔣高因避戰(zhàn)亂入閩,定居于德化縣上涌鄉(xiāng)龍嶺金山。蔣高的第四子蔣喦又遷居仙游西鄉(xiāng)萬善里,(今榜頭鎮(zhèn))。北宋元豐三年(1080年),蔣喦的第十二世孫蔣公于攜子蔣千二打獵到尤溪湯川下井村佳灣,結(jié)茅而居。后,蔣千二移居尤溪湯川的坑底(即今下井坑底垅);后裔分遷尤溪的溪尾秀橋、長華,西濱七斗以及南平的巫臺、新坑等地。蔣千二的第三世孫蔣萬一遷居大田縣四十五都東奄池(現(xiàn)廣平鎮(zhèn)五豐村);蔣萬二遷居尤溪湯川的上廳(今下井);蔣萬三遷居漳州府龍巖縣溪南;蔣萬四遷尤溪的大厝坑底(今秀橋、長華);蔣萬五、蔣萬七遷居尤溪的三十都蔣洋;蔣萬六遷居寧州府羅源縣;蔣萬八遷居尤溪的四十都蓮浦;蔣萬九遷尤溪的四十五都湯頭乾;蔣萬十遷居沙縣東門(今鳳崗鎮(zhèn)東山村)。明永樂十二年(1414年),第十七世孫蔣松五移居二十五都福藤坑(今臺溪鄉(xiāng)福廷坑)翌年,蔣松六移居二十二都玉溪(今中仙鄉(xiāng)玉溪村)。 ? 唐末,蔣勇舉家南遷入贛。蔣勇之子蔣紀(jì)入閩,居寧化石壁,宋代遷福建的長汀。據(jù)廣東《興寧縣志》載,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蔣紀(jì)的第七世孫蔣和任汀州游擊,征寇陣亡,葬于廣東的梅州。蔣和之子蔣法德襲父職,官至南昌總兵。蔣法德解職后卜居廣東的梅州;其后裔分衍廣東的興寧、惠州、淡水等地。 ? 南宋寶慶年間(1226~1227年),尤溪縣湯頭的蔣萬一、蔣萬七兄弟遷徙至大田縣,分居于五峰、前坪。(見大田五峰《蔣氏族譜》、大田前坪《蔣氏族譜》) 明代時,蔣源清從尤溪二十都(今湯川)騰峰調(diào)遷十八都(今溪尾)萃田后遷居十八都(今雍口村)下坑;其后裔蔣上明移遷西濱七斗王村,開基立業(yè)。 三明市蔣姓人口有12432人,在的三明市姓氏人口中列第43位,占全市總?cè)丝诘?.46%;其主要集中在尤溪縣、大田縣。其中,尤溪縣有蔣姓人口6359人,占全市蔣姓總?cè)丝诘?1.15%。具體分布為:三明市區(qū)814人,永安市539人,沙縣465人,建寧縣155人,將樂縣190人,泰寧縣43人,尤溪縣6359人,寧化縣53人,大田縣3607人,明溪縣137人,清流縣70人。 ? 蔣姓傳統(tǒng)文化 蔣姓郡望堂號 郡望 樂安郡:南朝宋始置樂安郡,故址在今山東省廣饒縣。 ? 堂號 鐘山堂:后漢時有秣陵尉蔣子文在山中剿匪時犧牲了。他生前說過“我的骨頭輕,死后一定成神”。到了三國時代,吳國孫權(quán)在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建了國都。一天,孫權(quán)到鐘山堂游覽,果然看到了死去好久的秣陵尉蔣子文,騎著白馬,拿著鵝毛扇子,孫權(quán)于是就在鐘山上給他蓋了廟,專門派人奉祀他。蔣氏因以“鐘山”為號。 ? 九侯堂:西漢時蔣詡忠于漢室,王莽篡漢后要他做臣子,他堅決不干,就被王莽殺害了。光武帝中興漢室后,蔣詡已死,光武帝就把他的九個兒子都封為侯。蔣氏因以"九侯"為號。 ? 三徑堂、三賢堂:出自西漢末年蔣翊的故事。蔣翊,字元卿,西漢杜陵(今西安市東南)人。平帝時為袞州刺史,以廉直著稱。王莽攝政,不肯委身事賊,遂告病還鄉(xiāng)。在舍前竹下辟三徑,足不出戶,唯與故人求仲、羊仲來往。后人遂以"三徑"名堂號,也有的用三賢堂,即指蔣翊、求仲、羊仲為三賢。 ? 還有樂安堂、惇敘堂、忠雅堂、慎余堂等。 ? 蔣姓宗祠楹聯(lián) 浙江富陽大源蔣氏宗祠 浙江奉化蔣氏宗祠 市頭蔣氏宗祠 全國文物保護(hù)單位《燕窩樓蔣氏宗祠》 南陽究城區(qū)官莊鎮(zhèn)老蔣莊蔣氏宗祠 云南保山市施匈縣由旺鎮(zhèn)木蘭村的蔣氏宗祠 四言通用 九侯世澤;三徑家聲 ? ——佚名撰蔣姓宗祠通用聯(lián) 蔣氏宗祠碑記 全聯(lián)典指漢·蔣詡,隱居故里。庭中辟三徑,閉門謝客,唯與高逸之士求仲、羊仲來往。 山亭世澤,玉渚名流 ? ——佚名撰蔣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西周·蔣伯齡受封之地蔣國,古有山亭。下聯(lián)典指宋代文學(xué)家蔣煜等名流。 為社稷器,具文武才 ? ——佚名撰蔣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出三國·蔣琬隨劉備入蜀,諸葛亮稱其為“社稷器,非百里才”。亮卒后,代為丞相。下聯(lián)典指三國·蔣濟(jì),有文武之才。 鐘山留祀,竹徑初賓 ? ——佚名撰蔣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出東漢·蔣子文,孫權(quán)為其立廟,封蔣侯。下聯(lián)典出漢·蔣詡歸鄉(xiāng)里,于院中辟三徑,足不出戶,唯求仲、羊仲從之游。 銅符鼎峙,玉筍聯(lián)班 ? ——佚名撰蔣姓宗祠通用聯(lián) 全聯(lián)典指漢·蔣滿,與其子蔣萬同詔征見。宣帝曰:“父子宣同日剖符。”即下詔以蔣滿為淮南相,以蔣萬為弘農(nóng)守。 五言通用 山亭綿世澤,荊渚頌名流 ? ——佚名撰蔣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蔣伯齡受封之地蔣國,古有山亭。下聯(lián)典指宋代文學(xué)家蔣煜等名流。 四封花色麗,三徑竹陰清 ? ——佚名撰蔣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唐·蔣沇。下聯(lián)典指漢·蔣詡。 維新渾祖烈,有谷裕孫良 ? ——蔣祥墀撰蔣姓宗祠通用聯(lián) 采用蔣祥墀撰湖北省天門市蔣氏宗祠聯(lián)。 三經(jīng)綿世澤,五禮振家聲 ? ——蔣孝林撰安徽省來安縣蔣姓宗祠通用聯(lián) 六言通用 雅言詩書執(zhí)禮,益友直諒多聞 ? ——蔣衡撰蔣姓宗祠通用聯(lián) 采用清代書法家蔣衡撰書聯(lián)。蔣衡,金壇人。 七言通用 花色遍四封之麗,竹陰留三徑之清 ? ——佚名撰蔣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唐·蔣沇,兄弟四人均為才吏。下聯(lián)典指漢·蔣詡。 賦秋河而得麗女,過清溪又訪小姑 ? ——佚名撰蔣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唐·蔣防。下聯(lián)典指東漢·蔣子文妹。 邦顯碧巖三絕畫,廷錫集成萬卷書 ? ——佚名撰蔣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出明代畫家蔣時行,字邦顯,嘗筑憩神樓于碧巖,三年不下,所繪《真武像》與《上庵圖像》、《瀑布龍口圣像》合稱三絕。下聯(lián)典出清康熙文華殿大學(xué)士蔣廷錫,欽命核定“古今圖書集成”萬卷。 松竹猶存三徑菊,公琰自非百里才 ? ——佚名撰蔣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漢·蔣詡。下聯(lián)典指三國蜀大司馬蔣琬,字公琰,孔明稱他有社稷之才,非百里才。 蜀中曾繼如龍相,湘上今傳伏虎名 ? ——佚名撰蔣姓宗祠通用聯(lián) 此聯(lián)為蔣琬祠聯(lián),祠祀蜀漢名臣蔣琬。 祖德綿長肇東漢,宗功久遠(yuǎn)靖西陲 ? ——佚名撰蔣姓宗祠通用聯(lián) 此聯(lián)為安徽省碭山縣蔣祠村蔣家祠堂聯(lián)。 高潔天然飛石鶴,鐘靈毓秀潛元龍 ? ——佚名撰蔣姓宗祠通用聯(lián) 全聯(lián)典指東周春秋時蔣國國君蔣子涵。 九侯門第傳千古,三徑家聲振萬年 ? ——安徽岳西蔣氏宗祠一聯(lián)。 八言及以上 玉筍民班,豐姿可愛;瓊花直諫,赤膽堪嘉 ? ——佚名撰蔣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唐代咸通進(jìn)士蔣凝,風(fēng)姿美,號水月觀音。下聯(lián)典指明代御史蔣瑤。 廷詔待頒,文經(jīng)武緯;宗祧克肖,子孝孫賢 ? ——佚名撰蔣姓宗祠通用聯(lián) 此聯(lián)為福建省華安縣仙都鎮(zhèn)蔣氏宗祠廷宗堂聯(lián)(1)。 廷材建樂安,萬古詩書銘美;宗功耀大地,千秋俎豆增光 ? ——佚名撰蔣姓宗祠通用聯(lián) 此聯(lián)為福建省華安縣仙都鎮(zhèn)蔣氏宗祠廷宗堂聯(lián)(2)。 紹祿游泰和以開嚴(yán)莊,名揚吳郡;仲南還湘鄉(xiāng)而歸曲靖,德盛楚邦 ? ——佚名撰蔣姓宗祠通用聯(lián) 此聯(lián)為湖南省沙溪蔣氏宗祠聯(lián)。 科甲肇遂興之首,簪纓不二世族;閥閱自湖楚而上,鐘鼎第一名家 ? ——此聯(lián)為宋末文天祥為吉州龍泉(今江西遂川)南鄉(xiāng)衡溪蔣氏重修族譜所題 蔣姓家譜文獻(xiàn) 族譜名稱 編纂者 編撰方式、年份 藏地 其他 北京密云蔣氏家譜八卷 (民國)蔣士銅等序 民國四年(公元1915年)居易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冊 美國 河北搏野蔣氏宗譜六卷 (清)蔣芳原續(xù)修 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居易堂、亦政堂、慎樞堂木刻活字印本 河北石家莊市圖書館 江蘇揚州邘東蔣氏族譜十二卷 (民國)蔣煜等重修 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三徑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 吉林大學(xué)圖書館 江蘇南通崇川蔣氏世譜四卷,首一卷 (清)蔣寶琛輯 清光緒四年(公元1878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 江蘇省南通市圖書館 江蘇鎮(zhèn)江蔣氏重修族譜 (清)蔣從宣等重修 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木刻活字印本兩冊 日本(僅存兩卷)、美國 江蘇鎮(zhèn)江京江蔣氏宗譜四卷 (清)蔣名甲蔣素修 清成豐元年(公元1851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 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河北大學(xué)圖書館 江蘇鎮(zhèn)江蔣氏宗譜 著者待考 民國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手寫本 江蘇省鎮(zhèn)江市博物館 今僅存第三卷、第八卷、第十卷 江蘇丹徒蔣氏宗譜八卷 (清)江為霖輯 清嘉慶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冊 日本、美國 江蘇丹徒蔣氏宗譜六卷 (清)蔣學(xué)曾等重修 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冊 日本、美國 江蘇丹徒鎮(zhèn)江丹徒縣蔣氏族譜四卷 (民國)蔣壽昌、蔣聘三修 民國七年(公元1918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 吉林大學(xué)、美國 江蘇丹徒蔣氏支譜八卷 (民國)蔣德彰重纂 民國十五年(公元1926年)三徑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冊 吉林大學(xué)圖書館 江蘇常州毗陵蔣氏世譜 著者待考 一梅堂木刻活字印本 江蘇省常州市圖書館 今僅存第六卷、卷首 江蘇常州新安蔣氏宗譜二十六卷 (清)蔣裕德、蔣兆福等修 清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三徑堂木刻活字印本 江蘇省常州市圖書館(缺第五卷) 江蘇常州新安蔣氏宗譜 著者待考 民國時期三徑堂木刻活字印本 江蘇省常州市圖書館 今僅存第十~十一卷、第十五卷。其中記事至民國三十六年。 江蘇常州溪北蔣氏宗譜二十卷 (清)蔣正興等修 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冊 美國 江蘇常州毗陵墅村蔣氏宗譜十卷 (清)蔣金川修 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追遠(yuǎn)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冊 日本、美國 江蘇常州墅村蔣氏三修宗譜十二卷 (民國)蔣榮須修 民國十三年(公元1924年)追遠(yuǎn)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美國 江蘇常州毗陵蔣氏世譜前編十卷,首一卷、末一卷,后鋼九卷,首一卷、末一卷,續(xù)修后編八卷,首一卷 (清)蔣全林、蔣爃全等修 清宣統(tǒng)三年(公元1911年)前后兩次編匯修,三徑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冊 中國國家圖書館(僅存后編)、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江蘇常州毗陵蔣氏宗譜十二卷,首一卷 (民國)蔣金洪纂 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三徑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 南開大學(xué)圖書館 江蘇常州蔣氏家乘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國)蔣信大等續(xù)修 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三徑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冊 中國國家圖書館 江蘇常州晉陵蔣氏宗譜二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國)蔣彥文修 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世恩堂木刻活字印本 遼寧省圖書館 江蘇無錫錫山蔣氏宗譜不分卷 (清)蔣鐘修 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一梅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冊 美國 江蘇無錫錫山蔣氏宗譜二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蔣汝佶編輯 清光緒四年(公元1878年)一梅堂木刻活字印本 中國人民大學(xué)圖書館、河北大學(xué)圖書館 江蘇無錫錫山蔣氏宗譜二十六卷,首一卷 (清)蔣士侗編 清宣統(tǒng)二年(公元1910年)木刻活字印本 上海市圖書館、日本、美國 江蘇無錫錫山蔣氏宗譜三十卷,首一卷 (民國)蔣士松等纂修 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冊 中國國家圖書館、日本、美國 江蘇無錫蔣氏宗譜一卷 (清)蔣炳章手錄 手抄本一冊 南開大學(xué)圖書館 江蘇江陰蔣氏支譜六卷 著者待考 清咸豐元年(公元1851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冊 美國 江蘇江陰青暘蔣氏支譜六卷 (民國)蔣念劬等修 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三徑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冊 美國 江蘇吳縣洞庭后堡蔣氏宗譜十二卷 (清)蔣用恒、蔣坤等續(xù)修 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冊 日本、美國 江蘇吳縣婁關(guān)蔣氏本支錄右編附錄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蔣堃賢修 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冊 美國 江蘇吳縣婁關(guān)蔣氏本錄右編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蔣錫寶等輯 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木刻活字印本 中央民族大學(xué)圖書館、蘇州大學(xué)圖書館、美國 浙江杭州武林蔣氏族譜不分卷 (清)蔣壽齡撰 清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手抄本兩冊 浙江省圖書館 浙江蕭山蔣氏宗譜十八卷 (清)蔣景麒、蔣振芳等續(xù)修 清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冊 日本、美國 浙江奉化西蔣蔣氏宗譜三卷 (清)蔣繼浩、蔣斯水修 清光緒十六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省奉化縣文物管理局 浙江奉化塘頭蔣氏宗譜 著者待考 清光緒年間修,手寫本一冊 浙江省奉化縣文物管理局 浙江奉化匯溪蔣氏宗譜兩卷,首一卷 (民國)戴復(fù)禮重修 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手寫本 浙江省奉化縣文物管理局 浙江奉化峨陽蔣氏宗譜四卷,首一卷 (民國)賴士龍重修 民國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木活宇本 浙江省奉化縣文物管理局 浙江奉化江口蔣氏宗譜六卷 (民國)周孝成編修 民國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省奉化縣文物管理局 浙江奉化武嶺蔣氏宗譜三十二卷,首一卷 (民國)吳敬恒、陳布雷編 民國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上海中華書局仿宋鉛印本 上海市檔案館、浙江省圖書館、浙江省檔案館、浙江省寧波市天一閣文物管理所、浙江省寧波市檔案館、浙江省奉化縣文物管理局 浙江諸暨七里川堂蔣氏宗譜二十四卷 (清)蔣鴻藻、蔣景耀纂修 清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三治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六冊 中國國家圖書館 浙江諸暨暨陽紫巖蔣氏宗譜二十二卷 (民國)蔣如璜、蔣汝璉修纂 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冊 浙江省圖書館 浙江新昌重修后蔣氏宗譜四卷,首一卷 (清)蔣肇昇、蔣肇成等纂 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省新昌縣文物管理局 浙江新昌重修后岸蔣氏宗譜四卷 (民國)蔣緒運、蔣本蘭總理,蔣本興等纂修 民國七年(公元1918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省新昌縣文物管理局 浙江嵊縣剡西蔣氏宗譜六卷 (清)蔣元義等重修 清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冊 中國國家圖書館 浙江蘭溪蔣氏宗譜一百二十卷 著者待考 民國二十年(公元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省蘭溪縣姚塘下鄉(xiāng)大丘田村 浙江蘭溪蔣氏宗譜六十四卷 著者待考 民國二十年(公元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省蘭溪縣水閣鄉(xiāng)洪塘里村 浙江東陽泰星蔣氏宗譜二十一卷 (民國)蔣嘉正纂 民國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省東陽縣東白鄉(xiāng)蔣村橋村 浙江臨海西莊蔣氏房譜一卷 (清)應(yīng)守險纂 清嘉慶九年(公元1804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省臨海縣博物館 浙江臨海蔣家山蔣氏宗譜三卷 (民國)蔣士法等纂 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省臨海縣博物館 浙江臨海盍竹山勘頭蔣氏宗譜九卷 (民國)蔣敏謙纂 民國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省臨海縣博物館 湖南寧鄉(xiāng)湖南寧邑灰陽蔣氏支譜不詳 (清)蔣先正纂修 清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冊 中國科學(xué)院圖書館 湖南寧鄉(xiāng)溈寧道林蔣氏十修族譜十七卷,首一卷 (民國)蔣本溈修 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冊 河北大學(xué)圖書館 浙江上虞虞西蔣橋錢氏支譜十二卷 (民國)錢鐘瑜纂 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射潮堂鉛印本十二冊 中國國家圖書館 虞東蔣山夏氏宗譜六卷,首一卷 (清)夏洪纂修 清咸豐八年明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冊 中國家譜網(wǎng)站 浙江縉云蔣氏宗譜 (現(xiàn)代)蔣氏宗譜重修理事會編 1999年修膠印本兩冊 中國家譜網(wǎng)站 安徽新安新安蔣氏宗譜 (民國)蔣潮田、蔣瑞倫等修 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三徑堂修,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冊 中國家譜網(wǎng)站 江蘇丹陽蔣氏宗譜 (民國)蔣逍鎰等修 民國七年眭錦堂修,木刻復(fù)印本八冊 中國家譜網(wǎng)站 浙江蕭山蔣氏宗譜 (清)蔣麟振等修 清光緒二十七年燕翼堂修木刻活字印本十七冊 中國家譜網(wǎng)站 不全,缺第九卷 浙江蕭山蕭山臨浦蔣氏宗譜 (清)蔣志圻纂 清光緒三十四年忠雅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冊 中國家譜網(wǎng)站 浙江臨安蔣氏宗譜 著作不詳 忠雅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中國家譜網(wǎng)站 缺第三卷 浙江諸暨既陽紫巖蔣氏宗譜(序) 著作待考 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中國家譜網(wǎng)站 江蘇吳縣蔣殷支譜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國)蔣祖瀾纂 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手抄本十二冊 中國家譜網(wǎng)站 京江蔣氏宗譜四卷 (清)蔣名甲纂修 清咸豐元年活字本四冊 中國家譜網(wǎng)站 茶亭蔣氏宗譜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蔣厚□纂修 清光緒十三年追遠(yuǎn)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冊 中國家譜網(wǎng)站 蔣氏敦復(fù)堂家略四卷 (清)蔣壽祺撰 清光緒三十二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中國家譜網(wǎng)站 毗陵蔣氏世譜前編十卷,首一卷、末一卷,后編九卷,首一卷、末一卷,續(xù)修后編八卷,首一卷 (清)蔣全林纂修 清宣統(tǒng)三年活字本三十冊 中國家譜網(wǎng)站 鄧巷蔣氏宗譜十卷 (民國)蔣忠纂修 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松蔭義莊活字本十冊 中國家譜網(wǎng)站 靈臺蔣氏宗譜二十卷 (民國)蔣文林纂修 民國十八年(公元1929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冊 中國家譜網(wǎng)站 香山蔣氏續(xù)修支譜十二卷,首一卷 (民國)蔣湘源纂修 民國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三經(jīng)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冊 中國家譜網(wǎng)站 蔣氏宗譜八卷 (民國)蔣佩錦纂修 民國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忠雅堂木刻活字印本兩冊 中國家譜網(wǎng)站 岑村蔣氏宗譜十卷 (民國)蔣錦綬纂修 民國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經(jīng)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冊 中國家譜網(wǎng)站 暨陽七里上馬石蔣氏宗譜不分卷 (清)蔣汝杰纂修 清乾隆十五年雍集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冊 中國家譜網(wǎng)站 蘭風(fēng)蔣氏宗譜十卷 (民國)蔣增煊纂修 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三經(jīng)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冊 中國家譜網(wǎng)站 硤石蔣氏支譜不分卷 (民國)蔣述彭纂修 民國十八年鉛印本兩冊 中國家譜網(wǎng)站 武嶺蔣氏先系考卷附宗譜凡例一卷 (民國)陳布雷纂修 民國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鉛印本一冊 中國家譜網(wǎng)站 邵武蔣氏族譜四十九卷,首三卷、末一卷 (民國)佚名纂修 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沛豐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十九冊 中國家譜網(wǎng)站 江蘇丹徒蔣氏宗譜不分卷 (清)蔣森等纂修 清乾隆四十五年手寫本三冊 中國家譜網(wǎng)站 殘本 江蘇丹徒蔣氏續(xù)修族譜六卷 (清)蔣金城等纂修 清光緒三十一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冊 中國家譜網(wǎng)站 江蘇丹徒蔣氏支譜八卷 (民國)蔣德彰等纂修 民國十五年(公元1926年)三徑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冊 中國家譜網(wǎng)站 江蘇巴陵蔣氏宗譜七卷,首一卷 (清)蔣繼詡等纂修 清乾隆四十八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冊 中國家譜網(wǎng)站 廣西富川蔣氏宗譜三卷 (民國)蔣運啟等修 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九侯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冊 中國家譜網(wǎng)站 福建邵武蔣氏五修族譜四十四卷,首卷一~三冊、末一卷 (民國)蔣臣澤繩主修 民國十四年木刻活字印本 中國家譜網(wǎng)站 廣西富川蔣氏宗譜三卷 (民國)蔣運啟等修 民國二十四年春木刻活字印本 中國家譜網(wǎng)站 河北蔣氏家譜六卷 著者待考 清咸豐五年木刻活字印本 中國家譜網(wǎng)站 缺第一卷、第四卷 河北蔣氏家譜五卷 著者待考 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木刻活字印本 中國家譜網(wǎng)站 河南錫山錫山蔣氏宗譜二十四卷 (清)蔣汝佶篆修 清光緒四年戊寅木刻活字印本 中國家譜網(wǎng)站 湖北宜興硤石蔣氏宗譜兩卷 著者待考 清光緒年間木刻活字印本 中國家譜網(wǎng)站 湖南邵陵湖南邵南蔣氏族譜二十五卷 (清)蔣舒磐主修 清光緒十八年木刻活字印本 中國家譜網(wǎng)站 蔣氏譜湖南長沙道林蔣氏七修族譜十七卷,首一卷 (民國)蔣本溈主修 民國壬戌年木刻活字印本 中國家譜網(wǎng)站 參考資料: [13-17]? 蔣姓字輩排行 重慶市蔣氏九候堂字輩:“朝廷先現(xiàn)應(yīng),文員啟世新,熙和崇大化,蘭貴發(fā)奇英,靈峰高騰漢,方生萬代榮”。 重慶蔣氏通譜班輩:芝蘭毓秀 萬世聯(lián)芳 國正德大 仕子永昌 天開文運 富貴榮光 福祿壽遠(yuǎn) 揚名安邦 重慶大足縣郵亭鎮(zhèn)楓樹灣:思元學(xué)文明,迪益爾吉長,乃惟澤開達(dá),鳳翼錫宏揚。親睦頻克武,敦倫毓芳亨,承先恢隆鼎,華榮兆螽詵。大足縣國梁鎮(zhèn)紅巖坡坎下:朝廷正在子 志道仕興福 富貴榮華永 文才壁仲仁 重慶市豐都縣高家鎮(zhèn)粉場壩蔣氏宗派班輩表:重應(yīng)君大德,必懷學(xué)仲成,宗澤宜世守,和順錫天心,克紹光前智,永正爾家聲。 湖南安化蔣氏族譜派語:舊派:榮如永宗然彥孟,金朝加益顯忠誠,克立奇功修學(xué)業(yè),英賢世守圣明君。新派:恭維先澤本隆昌,次序敦和肇錫長,鉅望漢中經(jīng)鼎盛,鴻勛楚宇燦云章,詩書力業(yè)登科甲,孝友承家選俊良,蔚起人才昭善述,魁名輝映冀聯(lián)芳。 湖南邵南蔣氏族譜字派:千萬才必仲,仁義禮智信,天大惟馨晉,藻干舒民澤,宏貽偑玖懷,迪思淑爾類,譽履慶方開。湖南邵陽(洞口、綏寧等)蔣氏族譜字派:清必仕文福,思仁義禮智,元哼承宗祖,朝廷永萬興,太運開新成 湖南長沙蔣氏派語:通譜公派:恭維先澤本隆昌,世序敦和(親)肇錫長,鉅望漢中經(jīng)鼎盛,鴻動楚宇燦云章,詩書力業(yè)登科甲,孝友承家選俊良,蔚起人才昭善述,魁名輝映冀聯(lián)芳。光甫公老派:國忠成原志祥乾,道德清廉慶壽全,寧湘楚里英明廣,斗柄文衡祖振嚴(yán)。乾隆庚戌六修譜舊派:寧湘開澤遠(yuǎn),作述在賢良,孝友芳名久,光先紹漢長。 江蘇京江蔣氏宗譜字派:吉士增宗德榮名壽國華。 江蘇贛榆蔣氏三徑堂宗譜字派:文明開士玉,繼德城泰余,慶裕坤恒壽,瑞瑤敬益居。 浙江暨陽七里上馬石蔣氏宗譜派語:百千萬壽崗陵視孝悌仕浩劉云慶尚彬珙琦景美吉振大綱仁良增富肯雅秀傷冠裳。二年分第字母:尚清遷繁幅綬館享榮華富貴貽謀燕駑克禺慶后。七年分第字母:仕亞還德建賢宗正詳文章科第顯名揚,英才群勷洪恩寵永遠(yuǎn)乾遠(yuǎn)乾坤世業(yè)長。 浙江蘭風(fēng)蔣氏宗譜派語:溫柔敦厚,疏通知遠(yuǎn),廣博易良,絜靜精微,恭儉莊敬,屬辭比事。 廣西富川蔣氏宗譜派語:湘桂姬周裔,齊聯(lián)團(tuán)結(jié)歡,英才期蔚起,敏學(xué)紹書香。 東北蔣氏宗譜派語:入守有云廷 世天國興基 立本希再其 曰乃培治克 景如永斯維 安徽定遠(yuǎn)蔣集:克宏爾尚允 存思孝其正 大(文)學(xué)華邦國 長太耀門庭 陜西:邦克守立國 維 貴州遵義木涼傘蔣氏宗派語:舊譜派:奉 漢國君師懋廷源安連學(xué)仕尚文昌新派:鼎定宏開興隆運玉書獻(xiàn)瑞燦天章修齊治平輝先緒 剛常從德建家邦,永樂延益廣福澤光化錦慶兆禎祥忠孝為本發(fā)達(dá)遠(yuǎn) 攀桂登云萬代香 貴州遵義板橋溝蔣氏(明末江西吉安遷入)語字輩:思德陽宗(芝)洪,仕金維永如,尚應(yīng)承先志,道明正本源. 蔣介石字輩:祁斯肇周國,孝友德成章。秀明啟賢達(dá),奕世慶吉昌。 浙江奉化蔣霞浦:世德相嗣茂,良子紹賢能,本宗垂方大,學(xué)士顯朝廷 浙江義烏蔣氏宗派:(并第字目):元亨茂貞 敬順和恒 常懷孝悌 永守誠明 恭寬敏惠 慈愛廉仁 綿延福澤 謹(jǐn)慎言行。(合諱字目):存繼士廷 尚以我宗 祖克裕英 能樂天真 隆慶兆先 乾嘉如初 咸道協(xié)同 光國周齊 江蘇徐州孤山蔣氏字輩:天尊士立廣繼榮昌光大孝友 志守忠良 振興百世 育化萬方德仁遠(yuǎn)傳永保家邦 江蘇揚州寶應(yīng)縣賈林村蔣氏字派(八世起):仁義昌幫國 政清定太平 存心長有久 正大在光明 河南蔣氏宗派語:宗中水順雨,汝光奇臣玉。萬昌克可茂,性學(xué)家成矩。正志理本泰,立心行尚慮。天體忠良厚,裔業(yè)永邦與。祖示同保嘉,律時乃圣智。 四川閬中蔣氏譜派:嘉雨澤長 永保吉祥 守為誠正 世祚顯揚;備用譜派:忠厚本源 國家之藩 崇德尚志 慶毓英賢 安徽岳西蔣氏譜派:希錫璋同本燕貽昌 安旭品道常 安徽蚌埠五河蔣氏譜派:文邦家有(之)光 成其祖武 萬世永昌 湖北黃梅蔣營村蔣氏譜派:文行忠信,章智尊仁,華豐(封)永祝,國禮常青; 源自浙江金華市浦江縣前陳鄉(xiāng)官巖村《官巖蔣氏》 自第十二世始:道良永孟宗,大元崇尚明;世守邦家起,俊賢永有興 源自浙江金華市蘭溪市水閣鄉(xiāng)洪塘里村(洪塘里原屬浦江縣管轄,蘭溪市馬澗鎮(zhèn)西湖村[原章巖村]蔣氏亦源自洪塘里村)《浦蘭蔣氏》自第二十三世始:邦世其興,尚德信賢,崇本厚理,立志應(yīng)試,以仕萬方。 貴州省畢節(jié)地區(qū)蔣氏譜原序:清必仕文福、思仁義禮智、元亨承宗祖、朝延允萬興、泰運開新景、樂安顯織昌、慶云昭海宇、家世裕忠良。 江蘇省連云港市灌南縣孟興莊鎮(zhèn)蔣葛莊蔣氏譜:洪九世國克 振漢同保如 懷志新中華 玉業(yè)祝偉德 江西遂川衡溪字輩:基祖紹鐸公以下世襲排行:紹宏翹愈濟(jì)東汝子繼蔣如承玉天廷三崇孫元宋(因家族遭遇滅族慘禍,旋又復(fù)基,時已入元,自此改宋為祖字行)復(fù)基祖榮公父端元公以下世系排行詩句:元祖宗伯遠(yuǎn)思維孟遂春登望子孫賢居仁由義士鴻文應(yīng)國用大振家聲志興發(fā)祥鐘衍恩榮承萬世 安徽省碭山縣蔣集蔣氏家譜:政治清明時,光兆雪瑞祥。家宗昌興立,嚴(yán)肅育忠良。 四川省岳池縣粽粑蔣氏族譜字輩:舊字輩:仲于仕庭,朝正奇仁,世(萬)盛興發(fā),大中光明,維化(佑)德良,孝義傳家。新字輩:文章英豪,高照福祿,富貴榮昌 ,顯揚流傳,萬代永遠(yuǎn),定國安邦。 江蘇句容虬山北麓蔣家邊?自廿二世起蔣氏家譜字輩:圣德傳家厚,天心錫福長;人才永顯達(dá),起繼英名揚。 江蘇南京蔣氏家譜:文運宏開,邦基永定。 江蘇連云港市連云區(qū)海棠蔣氏字輩:成耀文志獻(xiàn),運福玉金恒,毓翠純新學(xué),先雄可立千 蔣姓姓氏圖騰 蔣姓圖騰 蔣姓是掌握建木天桿刻度的氏族。“蔣”,由甾木、寸、爿合成。甫木設(shè)在中,筑壇臺需要把土加高夯實,于是發(fā)明了版筑壘壁的筑墻技術(shù),“爿”即版筑的“版”。壇與版筑合文為蔣。 ? 蔣姓姓氏名望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蔣姓歷代名人214名,占總名人數(shù)的0.47%,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四十九位;蔣姓的著名文學(xué)家占中國歷代文學(xué)家總數(shù)的0.48%,排在并列第五十二位;蔣姓的著名醫(yī)學(xué)家占中國歷代醫(yī)學(xué)家總數(shù)的0.65%,排在第三十二位;蔣姓的著名美術(shù)家占中國歷代美術(shù)家總數(shù)的0.76%,排在第三十位。 ? 蔣姓先秦兩漢 蔣晉, 西漢仙居(今屬浙江)人。交州刺史。 蔣翊, 漢杜陵(今陜西西安)人,封為兗州(今屬山東)刺史。 蔣橫,杜陵人,后因戰(zhàn)功顯赫被封為九江(今江西九江)太尉,死后被劉秀追封為九江侯。 蔣穎, 封“金華侯”,居婺州金華七新鄉(xiāng)。任中散大夫,車騎大將軍,青州刺史。 蔣澄, 字少明,居義(宜)興都山寒亭村。官封 亭鄉(xiāng)候,封地在今宜興 山以東,楊巷、官林一帶。 ? 蔣濟(jì), 揚州楚國平阿(今安徽懷遠(yuǎn)),魏關(guān)內(nèi)侯,升遷為太尉 蔣義渠,東漢末年袁紹軍將軍。 蔣干,九江(治今安徽壽縣)人。歷史上的蔣干是當(dāng)時的名士。 蔣欽, 九江壽春人也。遷西部都尉,討越中郎將,遷蕩寇將軍,召還都拜右護(hù)軍,典領(lǐng)辭訟。 蔣姓魏晉南北朝 蔣琬(?—246年),字公琰。零陵郡湘鄉(xiāng)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宰相,與諸葛亮、董允、費祎合稱“蜀漢四相”。 [20-21]? 蔣琬像 蔣少游,樂安博昌人。官至前將軍、將作大匠,死后贈龍驤將軍、青州刺史 蔣子文,廣陵 (今揚州)人,為秣陵尉,并將鐘山改名蔣山。 ? 蔣恭, 劉宋曾任臺州刺史。 ? 蔣升, 北周,楚國平阿人。官至東騎大將軍、河?xùn)|郡守 蔣姓隋唐五代 蔣鎮(zhèn), 常州義興人。官至左拾遺、司封員外郎 蔣冽,歷任禮、吏、戶部侍郎,官終尚書左臣。 蔣 防,江蘇義興(即今宜興)人,歷官右拾遺,司封員外郎,諫議大夫,右補(bǔ)闋,加翰林學(xué)士,中書舍人。貶汀州刺史,連州刺史,大和二年任袁州刺史。 蔣乂,任太常院修撰,貞元中任右拾遺,起居舍人,司勛員外朗,兼史館修撰。遷右諫議大夫,封義興縣公。 蔣偕,蔣乂三子,以父蔭歷任右拾遺,補(bǔ)闋,主客郎中兼史館修撰,累任太長少卿,州官等。 蔣伸,今宜興芳莊鎮(zhèn)五牧村人,曾任戶部侍郎、兵部侍郎。,任中書侍郎,兼兵部尚書。,拜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兼刑部尚書、任河中節(jié)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子少保、太子太傅,贈太尉。 蔣系,入直史館,大和年升右拾遺,史館修撰,,歷任工部、禮部、兵部郎中,同兼史職,懿宗時官兵部尚書,東都留守。 蔣將明,任河中使府,侍御史,左司朗中,國子司業(yè),集賢殿學(xué)士, 蔣儼,封大將軍,文學(xué)家,授朝散大夫,任幽州司馬,高宗時人蒲州刺使,太子右衛(wèi)副帥,以太子詹事致仕,封義興沖沖縣子,卒贈禮部尚書,世居宜興。 蔣渙,任鴻臚卿,右散騎常侍,官終禮部尚書。 蔣欽緒,唐萊州膠水縣人進(jìn)士 ? 蔣沇, 萊州膠水人。蔣欽緒之子,官至右散騎常侍,追贈工部尚書 蔣清, 萊州膠水人。蔣欽緒之子。官至太子校書郎、鞏縣丞。 蔣紹鐸(850-934),原籍長沙,登大順元年進(jìn)士,官授禮部侍郎,后為避湖南馬殷之亂避徙吉州遂興南鄉(xiāng)衡溪開基。 蔣姓宋元 蔣浚明,浙江奉化人,北宋時為中書平章事,贈金紫光祿大夫。 蔣峴,浙江人,南宋寧宗進(jìn)士,官至刑部尚書,殿中待御史。 蔣琉,浙江人,官至朝議大夫。 蔣允濟(jì),南宋初年(公元1104年—1167年)興安縣高尚鎮(zhèn)江東人。蔣允濟(jì)幼時家貧,由父親親自教讀,與兄允升同為紹興二年(1133年)進(jìn)士。歷任廣西柳城、容州、賀州、富川、昭州、賓州、潯州知府、通判及邕州安撫使。 ? 蔣重珍,無錫人,宋寧宗十六年(1223)癸未科狀元。集英殿修撰身份任安吉知州,代理刑部侍郎,為朝請大夫 蔣芾,今宜興楊巷鎮(zhèn)人。蔣儼公十六世孫。被授予起居郎兼直學(xué)士院、中書舍人,端明殿學(xué)士、簽書樞密院事兼代參知政事(副宰相)升為左正議大夫、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宰相)。出知紹興,并定居。 蔣默,字靜之,系蔣儼公二十二世孫。任大理寺評事,游學(xué)義烏,創(chuàng)居蘇溪。 蔣之奇,常州宜興人。官至宰相。 蔣鍇, 宜興人,官至侍從 蔣賁(1006-1078),字國華,吉州龍泉南鄉(xiāng)衡溪人。天圣八年進(jìn)士。歷官廣信軍通判、三司度支判官、河北轉(zhuǎn)運使、夔州轉(zhuǎn)運使、三司鹽鐵判官。 蔣猷,(?-約1126),字仲遠(yuǎn),潤州金壇人。官至吏部、工部、刑部、兵部等四部尚書 蔣燦,宜興人,補(bǔ)將侍郎,調(diào)承務(wù)郎代戶部侍郎,歷任平江、臨安、兩州知府,贈正議大夫 蔣興祖,蔣之奇之孫。以蔭任鐃州司錄,因功升官,知開封陽武縣。 蔣概(1028-1094),又名如德,字康叔,吉州龍泉南鄉(xiāng)衡溪人。蔣賁之子。皇祐元年己丑(1049)進(jìn)士。歷知大名府、巴東令。有詩文名。 蔣靜,任安仁縣令,升職方員外郎,升國子司業(yè),任中書舍人(擬詔官),顯謨閣待制,壽州知府,江寧知府,調(diào)任睦州知府,任大司成,洪州知府,贈通議大夫。 蔣璨,宜興(今屬江蘇)人。之奇從子。以蔭補(bǔ)將仕郎,任婺州蘭溪縣主簿。歷知撫州,通州。,提舉淮南東西路茶鹽公事,歷知揚州、臨安府,遷兩浙轉(zhuǎn)運副使,由淮南轉(zhuǎn)運副使知平江府, 蔣捷,字勝欲,號竹山,宋末元初陽羨(今江蘇宜興)人。南宋詞人,與周密、王沂孫、張炎并稱“宋末四大家”。人稱“竹山先生”、“櫻桃進(jìn)士”。 蔣姓明清 蔣琬(1433年-1487年8月30日),字重器。南直隸揚州府江都縣(今江蘇省揚州市)人。明朝勛臣、將領(lǐng),涇國公蔣貴之孫。 ? 蔣獻(xiàn),明洪武年間錦衣衛(wèi)指揮 蔣廷瓚,河南滑縣人,任嘉興通判,任工部右侍郎。首任貴州布政使。 蔣貴,靖城阡橋人,升到浙江昌國衛(wèi)指揮同知、北平彭城衛(wèi)部指揮企事,定西伯,定西侯 蔣驥,繼承爵位典京營兵。 ? 蔣傅,授平蠻將軍銜,鎮(zhèn)守兩廣,官至太子太保 蔣中臣,明萬歷年間,戶部侍郎 蔣如蘋,山東益都人,任容城縣令,擢揚州同知。 蔣欽,常熟人。官至南京御史 蔣昪,全州人,始授南海知縣,官至留都南京戶部尚書 蔣冕,全州人,官至首輔內(nèi)閣大學(xué)士。 蔣信,常德人。累官四川水利僉事遷貴州提學(xué)副使。 蔣琮,大興(今北京市屬縣區(qū))人,弘治年間任南京守備太監(jiān)。 蔣瑤,歸安(今湖州)人。歷兩京御史為荊州知府,調(diào)揚州知府。后調(diào)陜西任參政,歷湖廣、江西左右布政使,累遷工部尚書,加太子少保。贈太子太保,謚恭靖。 蔣英,嘉善人。歷知松溪、漳浦、宜興。 蔣守約 ,直隸宜興人,為道士,永樂初 舉贊禮郎 禮部尚書,太常寺卿 蔣宗武,江蘇武進(jìn)人。家世業(yè)醫(yī),入太醫(yī)院,授以御醫(yī),又擢為院判、院使等職,后晉升為禮部左侍郎。 蔣主善,江蘇句容人。太醫(yī)院院判蔣武生之子。任太醫(yī)院院判。 蔣用文,祖籍魏(今山西),洪武初遷句容(今屬江蘇)。升太醫(yī)院院判,六年后任承德郎。 蔣若來,江蘇人,明末江浦守備 蔣光彥,福建晉江人,官至江西副使,廣東布政司參議。 蔣德璟,晉江人,擢禮部右侍郎,任戶部尚書,晉太子少保、文淵閣大學(xué)士 蔣允儀,明官員,授桐鄉(xiāng)知縣,移嘉興,擢御史,巡按陜西,巡湖廣副使,擢太撲少卿,右僉都御史撫治鄖陽。 蔣士銓,江西鉛山人,進(jìn)士。官至翰林院編修。 ? 蔣廷錫,江蘇常熟人,曾任禮部侍郎、戶部尚書、文華殿大學(xué)士、太子太傅。 ? 蔣今長,嘉慶年間山東博山人,官居中書科中書舍人(從七品)加五級,誥封奉政大夫(正五品),,晉贈中憲大夫(正四品) 蔣立鏞,天門人。清嘉慶十六年(1811)狀元。歷任國史館協(xié)修及纂修,朝考閱卷官等。任河南鄉(xiāng)試副主考官,出任廣西鄉(xiāng)試主考官。 蔣艮, 商城伏山鄉(xiāng)人,歷任武英殿協(xié)修、纂修,國史館協(xié)修教習(xí),任山東鄉(xiāng)試副考官 蔣伊,江蘇常熟人,由翰林院庶吉士改陜西道監(jiān)察御史,官至河南提學(xué)副使。 蔣文慶,漢軍正白旗人,授吏部主事,遷員外郎。出為云南曲靖知府,調(diào)云南府,擢甘肅寧夏道,遷浙江按察使,護(hù)理巡撫,遷安徽布政使,擢巡撫。 蔣赫德,遵化人,隸漢軍鑲白旗,任國史院大學(xué)士,文華殿、弘文院大學(xué)士,禮部尚書。 蔣攸铦,先世由浙江遷遼陽,隸漢軍鑲紅旗,遷御史,任江西按察使、云南布政使、江蘇巡撫、江南河道總督、兩廣總督等職。調(diào)四川總督,加太子太保。授刑部尚書。尋授直隸總督。拜體仁閣大學(xué)士,充軍機(jī)大臣,管理刑部。授兩江總督,晉太子太傅。 [30-33]? 蔣懋勛,浙江臨海人,參加肅清三藩之變克復(fù)臺灣有功,官至溫州鎮(zhèn)總兵 蔣祥墀,天門凈壇鄉(xiāng)七屋臺村人,任浙江鄉(xiāng)試副主考,升任國子監(jiān)司業(yè),后歷任國子監(jiān)祭酒、少詹,奉順天府丞、通政司副使,光祿寺卿宗人府丞、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鴻臚寺卿等職。 蔣元溥,天門人,任九江知府,署江西鹽法道。 蔣陳錫,江南常熟人,歷官河南按察使、山東巡府、云貴總督。 蔣弘道,順天大興人,官至翰林院侍讀學(xué)士賜進(jìn)士第、戶部左侍郎、加一級,左都御史。 蔣益澧, 湖南湘鄉(xiāng)人,清湘軍首領(lǐng),曾任廣西按察使,浙江布政使,廣東巡撫。 蔣洲,江南常熟人。大學(xué)士蔣廷錫之子。初為主事,歷官山西布政使、山東巡撫。 蔣溥,大學(xué)士蔣廷錫之子。雍正進(jìn)士。歷官至湖南巡撫,協(xié)辦大學(xué)士兼禮部尚書和吏部尚書,東閣大學(xué)士兼領(lǐng)戶部。 蔣國柱,清初漢軍鑲白旗人。授都察院啟心郎。歷工部右侍郎、戶部左侍郎。后調(diào)江寧巡撫,駐鎮(zhèn)江,補(bǔ)右通政使,遷秘書院學(xué)士,尋授山東巡撫。后任浙江巡撫。 蔣鳳藻,清江蘇吳縣人,補(bǔ)福建福寧知府。 蔣錫綬,江蘇長洲人。刑部主事入直,官至安慶府知府。 蔣振生,金壇人.虎臣修撰之侄也。授國子監(jiān)學(xué)正。 蔣炳,江蘇陽湖人。內(nèi)閣侍讀入直,官至河南巡撫。 蔣永修;清官員,學(xué)者,經(jīng)學(xué)家。歷官應(yīng)山縣知縣,刑科給事中,平越府知府,終湖廣提學(xué)副使。 蔣發(fā),祖居河南溫縣東鄉(xiāng)劉村,后遷水運村。太極拳創(chuàng)始人。 蔣姓近代以來 蔣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中華民國首任總統(tǒng)。 ? 蔣中正先生 蔣介卿,浙江奉化人,任過臺州地方法院推事、廣州地方審判廳推事、英德縣縣長、后又擔(dān)任過浙江海關(guān)監(jiān)督、浙江省政府委員等。 蔣百里,浙江海寧人,國民黨陸軍上將. 蔣鼎文,逝江諸暨縣石山人,授國民黨陸軍上將,任陜西西安行營主任,兼十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陜西省主席。 蔣先云,湖南省新田縣大坪塘鄉(xiāng)大坪塘村人,名湘耘,別名巫生,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的優(yōu)秀黨員、學(xué)生運動杰出領(lǐng)袖、“黃埔三杰”之首、北伐戰(zhàn)爭烈士。 蔣翊武,澧縣城關(guān)鎮(zhèn)人,武昌起義總指揮。 ? 蔣經(jīng)國,字建豐,浙江奉化人 :歷任國民黨臺灣省黨部主任委員、國民黨國防部總政治部主任、國防部副部長、部長、行政院副院長、院長、中華民國總統(tǒng)等職。 ? 蔣經(jīng)國先生 蔣尊簋,諸暨紫東滸山人,廣東任混成協(xié)協(xié)統(tǒng),任廣東省都督府軍事部長,為浙江都督,兼民政長,任為參謀次長。后歷任軍政部次長,代理參謀長兼滇、黔、贛聯(lián)軍第一路司令。 蔣作賓,湖北應(yīng)城人。著名國民革命軍陸軍上將。陸軍部次長 蔣夢麟,浙江余姚人,北京大學(xué)校長。 ? 蔣正文,字松寒,淄博工礦特區(qū)武工大隊大隊長,博山縣警察所建設(shè)科長,博山武術(shù)宗師 蔣正武,字松鶴,子蔣衍桂博山共產(chǎn)黨早期領(lǐng)導(dǎo)人,女蔣衍芬丈夫是外交部原副部長宮達(dá)菲 蔣衍升,同盟會創(chuàng)始人之一,山東省秘書長。 蔣光鼐、廣東東莞人。曾任國民黨第十九路軍總指揮,淞滬警備司令。任福建省政府主席兼綏靖主任。任國民黨第七戰(zhàn)區(qū)副司令長官。1946年參與發(fā)起組織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jìn)會。建國后曾任紡織工業(yè)部部長,全國政協(xié)常委,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常委。 ? 蔣緯國,浙江奉化人,晉升陸軍二級上將,任裝甲兵司令。 蔣仲苓,曾任臺灣陸軍第6軍團(tuán)司令、金門防衛(wèi)司令官、陸軍總司令、“國防部副參謀總長”兼執(zhí)行官、“總統(tǒng)府”參軍長、“總統(tǒng)府”政策顧問及資政等。 ? 蔣碧薇,江蘇宜興縣,復(fù)旦大學(xué)法語教授,悲鴻夫人,后嫁張道藩,貴州人,當(dāng)過國民黨“宣傳部長”、國民黨政府教育部長,最后做到“臺灣立法部門”。 蔣南翔,江蘇宜興人,是“一二·九”運動的重要領(lǐng)導(dǎo)人之一。1952~1966年出任清華大學(xué)校長,1956~1966年兼任清華大學(xué)黨委書記。期間還任中共北京市高校黨委第一書記、教育部副部長、高等教育部部長等職。1977年后任國家科學(xué)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部長、中央黨校第一副校長等職。 蔣修仁,陸軍少將,國民革命軍整編第二十六師四十四旅旅長。 蔣在珍,中將師長,貴州桐梓人,任新八師師長,第二十五軍第三師師長. 蔣孝先,陸軍中將。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第三組組長、南京政府駐北平憲兵第三團(tuán)團(tuán)長。在《何梅協(xié)定》簽署后,蔣孝先從北平撤回南京,擔(dān)任蔣中正的侍從室組長。 蔣鋤歐 ,東安山口鋪人。任國民黨四十四軍二師師長,晉升為四十四軍中將副軍長,任過全國鐵路甲車司令、鐵道部警備總局局長、交通警備司令,任一,六兩區(qū)鐵路軍運指揮官,后調(diào)衡陽運輸司令。 喬石(1924年12月-2015年6月),原名蔣志彤,浙江定海人,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三屆、十四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jì)律檢查委員會原書記,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wù)委員會委員長。 ? 蔣伏生,祁陽掛榜山人。升為國民黨師長,任李玉堂部集團(tuán)軍副總司令、長沙警備司令 蔣英(1919.9.7~2012.02.05)浙江海寧人,中央音樂學(xué)院教授,中國女聲樂教育家和女高音歌唱家。 蔣潤觀(1916—1990)江西省廣豐縣人。一九六四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蔣正涵,號海澄,筆名艾青,1910年出生于浙江金華,現(xiàn)代文學(xué)家,詩人。 蔣大為 蔣大為,男高音歌唱家,1947年1月22日出生于天津。 蔣雯麗,1969年6月20日生于安徽蚌埠,中國影視女演員,1993年畢業(yè)于北京電影學(xué)院表演系。 ? 蔣勤勤,1975年9月3日出生于重慶,中國內(nèi)地女演員,畢業(yè)于北京電影學(xué)院94級表演系。 蔣世豪(1975—2011),香港已故足球運動員,司職中前場。 蔣怡,1977年5月12日出生于江蘇省常州市,華語影視女演員、節(jié)目主持人、模特。 蔣欣,中國內(nèi)地女演員。祖籍湖南益陽,出生于烏魯木齊,成長于鄭州。 蔣林剛,1979年8月出生于河南洛陽。詞曲作家,電視媒體人。 蔣林靜,1980年2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中國內(nèi)地女演員,畢業(yè)于浙江藝術(shù)學(xué)院。 蔣璐霞(Jiang Luxia),1986年12月25日出生于內(nèi)蒙古通遼市,中國內(nèi)地女演員,畢業(yè)于北京體育大學(xué)。 蔣依杉,1985年12月29日出生于遼寧省沈陽市,中國大陸女演員。 蔣方婷,1989年7月19日出生北京,畢業(yè)于中央戲劇學(xué)院,中國內(nèi)地女演員。 蔣夢婕,1989年12月7日出生于安徽蕪湖,中國大陸女演員,畢業(yè)于北京舞蹈學(xué)院芭蕾舞專業(yè)。 蔣勁夫,1991年9月2日出生于湖南長沙,中國內(nèi)地新生代男演員。畢業(yè)于上海戲劇學(xué)院2009級表演系。 蔣佳恩,1997年3月14日出生于四川成都,中國內(nèi)地新生代女演員。 蔣本滸,筆名麥家,1964年生浙江富陽,當(dāng)代著名小說家、編劇。 蔣依依,2001年1月1日出生于北京,中國內(nèi)地女演員。 丁玲(1904年10月12日~1986年3月4日) ,原名蔣偉,字冰之,湖南臨澧人,畢業(yè)于上海大學(xué)中國文學(xué)系,中共黨員,著名作家、社會活動家。 ? 蔣姓人口統(tǒng)計 先秦時期,蔣姓主要活動在河南地區(qū),兩漢時期,蔣氏已東遷山東,南下江蘇、安徽、浙江。從中原出發(fā)渡長江進(jìn)入湖南,西遷的蔣人已進(jìn)入四川。唐朝兩次南下移民時蔣姓進(jìn)入了福建和兩廣。明朝后期進(jìn)入了臺灣。 ? 宋朝時期,蔣姓大約26萬余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34%,排在六十一位。江蘇為蔣姓的第一大省,約占全國蔣姓總?cè)丝诘?2.6%。蔣姓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地區(qū),集中于江蘇、廣西、湖南、浙江四省,其次分布于江西、陜西。全國形成了東部蘇浙贛和南部湘桂兩大塊蔣姓聚集區(qū)。 ? 明朝時期,蔣姓大約近49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53%,排在第四十三位。江蘇仍為蔣姓第一大省,約占蔣姓總?cè)丝诘?3.2%。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蘇、浙江、湖南、廣西、山東,這五省大約占蔣姓總?cè)丝诘?0%。其次分布于安徽、四川、江西等省。宋元明600余年,蔣姓人口主要向東南、南方地區(qū)迂移,形成了以蘇浙和湘桂為中心的兩塊聚集區(qū)。 ? 蔣氏分布圖 據(jù)2006年《中國姓氏·三百大姓(上)》數(shù)據(jù),當(dāng)代蔣姓的人口已近540萬,為全國第四十五位大姓,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43%。自宋朝至今1000年蔣姓人口增長率是呈∧形的態(tài)勢。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湖南、江蘇三省,大約占蔣姓總?cè)丝诘?2%。其次分布于廣西、浙江、安徽、重慶、貴州五省市,大約又占了蔣姓總?cè)丝诘?1%。四川居住了蔣姓總?cè)丝诘?7%,為蔣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以川渝湘、蘇浙為中心的蔣姓聚集區(qū)。蔣姓在人群中分布在長江以南是比較常見的姓氏。在四川大部、渝黔、湘桂、廣東北部、江西西部、云南大部、蘇浙大部、安徽東部、上海,蔣姓一般占當(dāng)?shù)厝丝诘谋壤?.66%以上,在中心地區(qū)可達(dá)2.2%以上,以上地區(qū)覆蓋面積約占了甘肅大部、新疆西北、黑龍江大部、吉林東部,蔣姓占當(dāng)?shù)厝丝诘谋壤?.22%—0.66%,其覆蓋面積約占了總國土面積的34.6%,居住了大約33.5%的蔣姓人群。 ? 地 區(qū) 蔣姓人口(萬) 占該地比例(%) 占蔣姓比例(%) 北京市 0.28 0.02 0.05 天津市 1.50 0.15 0.25 河北省 6.74 0.10 1.11 山西省 2.31 0.07 0.38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 1.19 0.05 0.20 遼寧省 2.54 0.06 0.42 吉林省 1.91 0.07 0.31 黑龍江省 9.96 0.27 1.64 上海市 14.40 0.86 2.37 江蘇省 94.46 1.27 15.53 浙江省 52.38 1.12 8.61 安徽省 28.73 0.48 4.72 福建省 3.82 0.11 0.63 江西省 8.28 0.20 1.36 山東省 2.72 0.03 0.45 河南省 17.59 0.19 2.89 湖北省 5.43 0.09 0.89 湖南省 79.21 1.23 13.02 廣東省 3.46 0.04 0.57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 53.87 1.20 8.86 海南省 0.31 0.04 0.05 重慶市 29.36 0.95 4.83 四川省 79.13 0.95 13.01 貴州省 42.30 1.20 6.95 云南省 25.73 0.60 4.23 西藏自治區(qū) 0.03 0.01 0.00 陜西省 6.13 0.17 1.01 甘肅省 5.38 0.21 0.88 青海省 2.02 0.39 0.33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 8.32 1.48 1.37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 19.83 1.03 3.26 香港特別行政區(qū) 0.27 0.04 0.04 澳門特別行政區(qū) 0.02 0.04 0.00 臺灣省和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等島嶼 3.12 0.14 0.51 中國人民解放軍現(xiàn)役軍人 1.18 0.47 0.19 總計(按照全國129533萬人計算) 608.21 0.47 100 參考資料: ? 蔣姓史籍記載 《通志·氏族略二》云:"周公第三子所封之國也。杜預(yù)云:'弋陽期思縣是。'按期思,宋改為樂安,今光州仙居縣是也。" ?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云:"凡蔣、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 ? |
今日新聞 |
推薦新聞 |
專題文章 |
CopyRight 2018-2019 實驗室設(shè)備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