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目錄 1 《心理學精品譯叢(套裝共3冊)》套裝書目2 《心理學精品譯叢(套裝共3冊)》分冊簡介3 作者簡介4 目錄5 作者簡介6 目錄
《心理學精品譯叢(套裝共3冊)》套裝書目
發(fā)展心理學
人格心理學
變態(tài)心理學
《心理學精品譯叢(套裝共3冊)》分冊簡介
《發(fā)展心理學:探索人生發(fā)展的軌跡》
本書以人的發(fā)展階段為主線,詳細敘述了各時期人的生理發(fā)展、認知發(fā)展、社會性和人格發(fā)展。每章都以相應階段人物的故事為開端,讓讀者如身臨其境,引發(fā)對人生的思考,可以說這是一本大眾心理學書,幫助你從容地應對生命的挑戰(zhàn)及更好地完成各階段的任務,做一個積極樂觀的生活達人!本書也不乏科學研究理論深度及專業(yè)思考,本書為教育學及心理學學生提供了優(yōu)秀的學習資料,也為教育、管理從業(yè)人士提供專業(yè)的解決方案。
作者簡介
羅伯特·費爾德曼(Robert·S·Feldman)美國馬薩諸塞大學心理系教授,并擔任社會與行為科學學院的副院長,費爾德曼教授是學院杰出教師獎的獲得者,主要教授心理學導論,并在馬薩諸塞大學開創(chuàng)了心理學的遠程教育課程,
費爾德曼教授畢業(yè)于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他還是行為、心理與認知科學聯(lián)盟以及行為與腦科學進展基金會的名譽理事。
作為富布賴特高級講師和研究學者獎的獲得者,他已撰寫、出版和發(fā)表了100多部著作以及科學論文,他的著作包括《非語言行為基礎》(FundamentalscofcNonverbalcBehavior)、《兒童非言語行為發(fā)展》(DevelopmentcofcNonverbalcBehaviorcincChildren)、《社會心理學》(SocialcPsychology)、《發(fā)展心理學》(DevelopmentcAcrosscthecLifecSpan)等,并被譯成多種文字(西班牙文、法文、葡萄牙文、 蘇彥捷,北京大學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心理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心理學會秘書長,教育部高等學校心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心理學報》、《中國特殊教育》等雜志的編委,從事發(fā)展心理學和比較心理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目錄
作者簡介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開端
1.1.1 新的孕育
1.1.2 畢生發(fā)展的取向
1.1.3 關鍵問題:決定畢生發(fā)展的先天與后天因素
1.1.4 畢生發(fā)展的理論觀點
1.1.5 研究方法
1.2 生命的開始
1.2.1 將來就是現(xiàn)在
1.2.2 最早的發(fā)展
1.2.3 遺傳與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
1.2.4 產前的生長和變化
1.3 嬰兒出生和新生兒
《人格心理學:經(jīng)典理論和當代研究》
本書通過對心理學的八個基本理論的闡述,結合最新發(fā)展及時代特色人物的人格分析,啟發(fā)讀者對人性的批判性思考,特別是各理論學派創(chuàng)始人的個性品質及理論形成的歷史背景,讓讀者從歷史的角度看人格心理學理論的發(fā)展,幫助學生們在收獲具體知識的同時,也了解如何評估假設、理論和研究;
編輯推薦:
本書通過當代方法對人格各角度的分析研究,使讀者對“人”的思考更全面、更科學。
作者簡介
霍華德s.弗里德曼 (Howard S.Friedman),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河濱分校杰出的心理學教授,他的研究領域是人格與健康。弗里德曼博士曾榮獲加利福尼亞大學河濱分校的優(yōu)秀教學獎,2000年榮獲美國西部心理學會(WPA)授予的“杰出教師獎”。他于2008年榮獲了美國心理科學協(xié)會(APS)頒發(fā)的“詹姆斯.麥基恩·卡特爾獎” (James Mckeen Cattell FellowAward),該獎項表彰那些在應用心理學研究領域做出終身杰出貢獻的心理學家;他同時還榮獲美國心理學會(APA)的健康心理學杰出貢獻獎,當選為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Elected FollowofAAAS)、美國心理學會會上。弗里德曼博士還是耶魯大學的榮譽畢業(yè)生,并在哈佛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目錄
譯者序
前言
第一部分 概述
第1章 什么是人格
1.1 人格與科學
1.2 人格理論預覽
1.3 人格心理學簡史
1.4 人格研究中的基本問題:潛意識、自我、獨特性、性別、情境和文化
1.5 特定文化背景中的人格
第2章 如何對人格進行測量和研究
2.1 人格的測量
2.2 偏向
2.3 各種人格測驗
2.4 哪些不能測量人格
2.5 研究設計
2.6 人格測驗的倫理道德
第二部分 人格研究的八大取向
第3章 人格的精神分析取向
3.1 精神分析的基本概念
3.2 性心理的發(fā)展
3.3 男性與女性
3.4 防御機制
3.5 跨文化問題
3.6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主要貢獻和局限
3.7 實驗心理學帶來的現(xiàn)代發(fā)展
第4章 新精神分析和自我的人格理論:認同
4.1 榮格和自我
4.2 艾爾弗雷德·阿德勒——自卑情結和社會的重要性
4.3 卡倫·霍尼——文化和女性心理學
4.4 通向現(xiàn)代派理論的橋梁
4.5 客體關系理論:自我認同和社會認同的概念連接
4.6 艾里克·埃里克森——整個生命周期的自我認同和認同危機
4.7 關于身份認同的現(xiàn)代理論
第5章 人格的生物學取向
5.1 直接的遺傳效應
5.2 氣質的遺傳效應
5.3 雙生子研究
5.4 性別認同與同性戀
5.5 生物因素的調節(jié)作用
5.6 生成性環(huán)境的影響
5.7 他人的反饋作用
5.8 社會生物學與進化人格理論
5.9 人格與公共政策
第6章 人格的行為主義學習取向
6.1 人格的經(jīng)典條件反射
6.2 行為主義方法的起源:華生的行為主義
6.3 斯金納激進的行為主義
6.4 行為主義的應用:人格變化和個體差異
6.5 其他人格學習理論
6.6 行為主義重要的概念與名詞
6.7 評價
第7章 人格的認知和社會認知取向
7.1 認知取向的根源
7.2 知覺與信息加工機制
7.3 人人都是科學家:喬治·凱利的個人建構理論
7.4 社會智力
7.5 人格變量中的解釋風格
7.6 朱利安·羅特的控制點理論
7.7 阿爾伯特·班杜拉的社會認知學習理論
7.8 如同計算機一樣的人
第8章 人格的特質和技能方面
8.1 特質流派的歷史
8.2 戈登·奧爾波特的特質理論
8.3 當代特質理論:大五人格理論
8.4 人格判斷
8.5 類型
8.6 動機
8.7 表現(xiàn)風格
8.8 能力
第9章 人格的人本主義和存在主義取向
9.1 存在主義
9.2 人本主義
9.3 愛是生活的中心:埃里克·弗洛姆
9.4 責任:卡爾·羅杰斯
9.5 焦慮和恐懼
9.6 自我實現(xiàn):亞伯拉罕·馬斯洛
9.7 幸福和積極心理學
9.8 對存在-人本主義取向的進一步評估
第10章 人格的人-情境交互作用取向
10.1 哈里·斯塔克·沙利文:人際精神病學
10.2 動機與目的:亨利·莫瑞
10.3 現(xiàn)代交互作用理論的開端:沃爾特·米歇爾
10.4 情境的作用
10.5 時間:縱向研究的重要性
10.6 交互作用、情緒和發(fā)展
第三部分 在個體差異上的應用
第11章 男性與女性的人格差異
11.1 男性和女性存在差異嗎
11.2 人格性別差異簡史
11.3 生物學因素對性別差異的影響
11.4 從八種理論視角看人格的性別差異
11.5 性別差異的跨文化研究
11.6 愛和性行為
第12章 壓力、調節(jié)和健康差異
12.1 疾病傾向人格
12.2 人格與冠心病
12.3 人類白蟻
12.4 責備受害者
12.5 自愈型人格
12.6 存在-人本主義理論對理解自愈型人格的影響
第13章 文化、宗教和族群:過程和區(qū)別
13.1 群體影響
13.2 人格與文化的歷史研究
13.3 集體主義和個體主義
13.4 科學推斷的偏差:以種族為例
13.5 宗教
13.6 社會經(jīng)濟地位對人格的影響
13.7 語言:一種文化影響
13.8 文化和測驗
13.9 人格與文化的通用模型
13.10 當下的研究方向
第14章 愛與恨
14.1 仇恨的人格
14.2 仇恨的評估
14.3 愛的人格
14.4 愛的歧途:危險或激烈的性行為
第四部分 結論和未來展望
第15章 人格何處尋
15.1 人格的美麗新世界
15.2 再次審視八種人格理論
參考文獻
《變態(tài)心理學》
本書系統(tǒng)介紹了變態(tài)心理學的科學研究方法,對異常行為進行評估與診斷的知識和方法,異常行為的表現(xiàn)及對各種精神障礙的區(qū)分與識別的知識和方法,異常行為的病原學、流行病學及文化和發(fā)展因素對異常行為的影響等方面的知識,幫助學生了解對某種特定精神障礙的治療方法。《變態(tài)心理學》有大量的真實案例就某種心理異常的形成、發(fā)展與治療等做了描述,大家在閱讀的時候可以引以為鑒、防微杜漸,也就是在別人的故事里增長自己的智慧。
資源下載
文件名稱:心理學書籍《發(fā)展心理學》《人格心理學》《 變態(tài)心理學》
下載地址:百度網(wǎng)盤
資源來源:網(wǎng)絡收集
提示:網(wǎng)盤資源均收集于網(wǎng)絡,只作學習和交流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請在下載后24小時之內刪除!若作商業(yè)用途,請到原網(wǎng)站購買,由于未及時購買和付費發(fā)生的侵權行為,與本站無關。
點擊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