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計算公式 | 您所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年天干的算法 › 天干地支計算公式 |
從近幾年全國各地高考命題趨勢看,有關文史常識的題目幾乎年年考,面對這樣的形勢,我們在高三備考時,要注意提醒學生平時有意識地加強這方面的記憶和訓練,但要注意避免盲目性,同時要注意一些學習技巧。比如有關如何推算天干地支方面的文章網(wǎng)上也有很多,但看了有些學生還是看不懂或是不會運用。其實我們可以簡化如下,通俗記憶: 表一天干[10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年份尾數(shù)4567890123 表二 地支(12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除以12所得余數(shù)45678910110123 推算公式:天干 = 年份尾數(shù)(如2009年尾數(shù)是9,對應天干即己) 地支 = 年份除以12所得余數(shù)(如2009÷12所得余數(shù)是5,對應地支即丑) 因此2009年應該是己丑年。 附:有關天干地支的其它知識如下: 干支紀年法 一.干支紀年是我國傳統(tǒng)的紀年方法。 1.干和支的含義: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稱。 干指天干,共有10個符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支指地支,共有12個符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2.干和支組合后用于紀年。即:將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順序搭配組合成干支,用于紀年。按此排法,當天干10個符號排了六輪與地支12個符號排了五輪以后,可構成60干支。續(xù)排下去又將恢復原狀,周而復始,即如民間所說“六十年轉(zhuǎn)甲子”。 二.查看不同時間段的萬年歷。如:1516—2060年的萬年歷,記著五百年的干支,一查便知。 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癸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己 壬午癸未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癸巳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癸卯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癸丑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根據(jù)“六十年甲子(干支表)”的公元年對應進行向上或朝下地反推。如:《辛亥革命》的辛亥年是1911年(48號干支),《戊戌變法》的戊戌年為35號干支,比辛亥年早13年,則“1911-13=1898”故《戊戌變法》是1898年。 應用公元年進行計算。應用公元年的某一年,聊以60(指六十年甲子),余數(shù)小于60,再用余數(shù)減 |
CopyRight 2018-2019 實驗室設備網(wǎng)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