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是蛇年,老話為啥說“4人犯太歲,要穿紅”?有啥說法? | 您所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屬鼠今年為什么這么背 › 明年是蛇年,老話為啥說“4人犯太歲,要穿紅”?有啥說法? |
0
分享至
用微信掃碼二維碼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最初的本命年可是60年才有一次,即五行數(shù)命回歸之年!然而,現(xiàn)在大家通常把本命年理解為屬相年,當年地支對應屬相與你的生肖為同一動物時,就可以視為本命年。 這在全球都是獨一無二的。古人用十二地支與十二種動物相對應,即用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和豬這十二種動物來代表每一年,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傳統(tǒng)。 每個人的屬相因出生年份不同而有所區(qū)別,每十二年就會循環(huán)一次,即每次本命年到來的間隔為12年,而該年的地支對應生肖就是屬相為該生肖之人的本命年。 舉個例子,子年出生的人屬鼠,十二年后,當子年再次到來時,就是他的本命年。簡單來說,每年在農(nóng)歷天干地支歷法表示時,地支對應的屬相與本人所屬生肖相同即可視為本命年。就拿2018年來說,該年在農(nóng)歷中天干地支表示是戊戌,地支戌對應屬相狗,那么生肖屬狗的人迎來了他們的本命年;明年是乙巳蛇年,屬蛇的人則將進入他們的本命年。 讓人尷尬的是,辛辛苦苦等了十二年的本命年,居然可能是一道“坎”,還需要我們特別謹慎!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按照傳統(tǒng)說法,本命年往往被看作不吉利的年份。俗話說:“本命犯太歲,太歲當頭坐,無喜必有禍。”因此,傳統(tǒng)文化中關于本命年的內(nèi)容,大多都充滿了不順的警示。 不過也有人覺得,本命年就像一個性格多變的朋友,順的時候,事事順利,鴻運當頭;背的時候,處處是坎,霉運隨時找上門。所以,傳統(tǒng)文化中也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本命年并不總是帶來厄運,有時也可能是好運的象征。 但無論是認為本命年順利還是不順利都有一個共同的習俗,那就是“扎紅”。 扎紅,就像是一種吉祥的護身符,是漢族民間流行于北方的壽誕風俗。每到本命年,大人和孩子在生日當天都會穿上紅色衣物,以圖吉利:孩子穿紅背心、紅褲衩,大人則扎上紅腰帶,這就是“扎紅”的由來。明年2025年是乙巳蛇年,古人只有在遇到特定的四種情況時才會扎紅。這背后有什么原因呢? 老傳統(tǒng)中“4人要穿紅”指的是哪些人呢?其實是下面這四個屬相的人: 1、生肖屬蛇的人:2025年是什么年呢?是乙巳蛇年!對于屬蛇的人來說,這是他們的本命年,傳統(tǒng)文化中稱之為“值太歲”。 2、生肖屬豬的人:十二地支中,巳代表蛇,亥代表豬,巳與亥在傳統(tǒng)文化中被視為相沖,因此,按傳統(tǒng)文化的說法,在2025乙巳蛇年,屬豬的人則稱之為“沖太歲”。 3、生肖屬猴的人:在十二地支中,猴位于申,蛇位于巳,兩者呈90度角,生肖文化中被視為巳申相破!按傳統(tǒng)文化的說法,屬猴的人在2025乙巳蛇年被稱為“破太歲”! 4、生肖屬虎的人:在十二地支中,虎位于寅,蛇位于巳,它們之間的關系在傳統(tǒng)文化中謂之“寅巳相害”,因此,按傳統(tǒng)文化的說法,屬虎的人在乙巳蛇年則稱之為“害太歲”。 本命年似乎總帶著不順的名聲,許多人至今都深信不疑。可事實上,任何十二歲以上的人都經(jīng)歷過本命年,有些人可能遇到挫折,但也有人覺得本命年過得“平平淡淡”甚至“順風順水”。網(wǎng)友們也常常討論著自己的本命年經(jīng)歷,有的感嘆“果然不順”,有的則表示“一切安好”。 為什么會有人覺得本命年“諸事不順”呢?其實大多是心理作用在作怪。生活中難免會有波折,如果這些波折發(fā)生在本命年,不信的人根本不會在意,而信的人卻會堅定地把一切都歸咎于本命年! 正如大家所了解的,面對困難時,心態(tài)就像方向盤,決定著你的前進方向。不迷信的人往往心態(tài)平和,順利度過;而迷信的人在心理和行動上戰(zhàn)戰(zhàn)兢兢,原本可以輕松邁過的“坎兒”,卻讓他們?nèi)缱咪摻z般提心吊膽地熬過一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閱讀下一篇/ 返回網(wǎng)易首頁 下載網(wǎng)易新聞客戶端 |
今日新聞 |
推薦新聞 |
專題文章 |
CopyRight 2018-2019 實驗室設備網(wǎng)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