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子年正月廿四 重讀《劉長卿詩編年箋注》。余性不喜批點書籍,曩讀是集,偶有所見,輒書片紙夾于卷中,然賦性慵懶,數(shù)年之中,用此法者亦惟是集與韋蘇州二集耳。今日觀之,其喬作解會,固所不免,權(quán)錄之,庶亦雪泥鴻爪之跡耳。
隨州《晚泊留侯城》詩云:“功名滿青史,祠廟惟蒼苔。楚水澹相引,沙鷗閑不猜。”功名之役有涯,造物之藏無盡,二端棖觸于胸,取舍為難,此惑非隨州一人之惑,誠為古之存用世之念而行以直道之文人士大夫方寸間所恒有。
隨州“滄波極天末,萬里明如帶。一片孤客帆,飄然向青靄。”四句入畫,其景亦近于太白之“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然氣象則差遜。
詠昭君事者,隨州曰:“那知粉繪能相負,卻使容華翻誤身。”荊公曰:“意態(tài)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歐公曰:“耳目所及尚如此,萬里安能制夷狄?”各寓己意,詠古篇什,宜準此則。
隨州《從軍六首》,其一云:“手中無寸鐵,徒欲穿重圍。”意固佳,然著徒字,徒然也,轉(zhuǎn)覺凄咽,若易仍字,則壯矣。
或謂隨州《疲兵篇》聲調(diào)作意類高達夫《燕歌行》。然邊塞詩要非隨州擅場,試較之,高云:“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劉云:“元戎日夕且歌舞,不念關(guān)山久辛苦。”高下可判。
隨州《雜詠八首》為干乞之作,純用比體,觀其取象,為幽琴、桃花、娉婷、古劍、白鷺,終不輕易放倒地步,見得自家身分在。唐賢干謁之作,大率如此。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誠佳句也,梅宛陵所謂“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即此類也。唐汝詢解之以“譖言漸漬,賢才輕棄”,汪師韓亦同其說。此正與趙章泉解韋蘇州“獨憐幽草”句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同病于鑿也。亦可見世之妄托鐘期,假六義為高頭講章者,正不在少。
隨州“隨風飄向何處落,唯見曲盡平湖深”,香山“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仲文“曲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聽樂詩收束處宜從此悟入。
《尋常山南溪道人隱居》一詩,可謂神品,欲求等埒者,其王右丞《終南別業(yè)》乎?
同一送別之什,高常侍云:“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劉隨州云:“卻到長安逢故人,不道姓名應不識”,世運可覘。
隨州“華發(fā)相逢俱若是,故園秋草復如何”,此聯(lián)意新,不道“木猶如此,人何以堪”,卻道“人猶如此,木何以堪”。
起句截斷前言,如老杜《搗衣》之“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聯(lián),前已自截去多少意緒?隨州“清川已再涉,疲馬共西還”,亦頗有此意,且再字已逗出頷聯(lián)“何事行人倦,終年流水閑”中之倦字。人為物欲所役,豈能如彼流水無心,終日得閑乎?致慨無限。
“疊浪浮元氣,中流沒太陽”,此正大歷所難,文房能為之,此其所以為作手乎?
《晚泊湘江懷故人》句“沙鷗不相識”,《晚泊古橋村》句“白鷗不相識”,句則差似,意則不同。前云“萬里無故人,沙鷗不相識”,蓋故人不可見,并鷗鳥亦難以親,倍覺惆悵;后云“滄海空自流,白鷗不相識”,蓋塵勞之中,忽萌退意,然身限于役,鷗鳥終不見親也。
隨州“暮帆遙在眼,春色獨何心”,意本尋常,然以獨何心三字咽住,便佳,若再贅述春色如何,則呆。
隨州“人閑流更慢”句,意佳而詞拙,不及右丞“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與老杜“水流心不競,云在意俱遲”之句。
“桃源君莫愛,且作漢朝臣”,自“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翻出,此善用典。“竟日窗中岫,終年林下人”,不假藻繪,只平平說去,句意自佳,復有遠神。
謝四溟以多用虛字為詩累,欲約文房七言“暮雨不知涢口處,春風只到穆陵西”為五言“雨昏涢口處,春到穆陵西”,罔顧詩意,徒欲雄己。蓋文房“春風只到穆陵西”云云,非泛詠景,此詩題為《使次安陸寄友人》,其地肅代間嘗受擾于亂軍,故云“春風只到穆陵西”,而不到安陸也。用西字,趁韻耳。此句下即接以“孤城盡日空花落,三戶無人自鳥啼”一聯(lián),春風不到安陸之意益明,約為“春到穆陵西”,則為泛詠景而喪此意矣。
張道濟《蜀道后期》云“秋風不相待,先至洛陽城”,與文房“春歸在客先”句,機杼略同。
文房“嘆逝翻悲有此身”句,思深,物役者不能道,能道者非慧業(yè)莫可。
[[i] 本帖最后由 右文 于 2008-3-1 13:45 編輯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