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是什么意思,蒙怎么讀,蒙的含義解釋、組詞和筆畫筆順 | 您所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屬馬的利月是哪一個(gè)月 › 蒙是什么意思,蒙怎么讀,蒙的含義解釋、組詞和筆畫筆順 |
蒙 méng mēng měng 部首艸 總筆畫13 部外筆畫10 Unicode8499 GBK編碼C3C9 BIG5編碼BB58 五筆86APGE 五筆98APFE 倉頡碼TBMO 鄭碼EWA 四角號碼44232 結(jié)構(gòu)上下結(jié)構(gòu) 筆順1224511353334基本解釋 蒙的基本解釋 蒙 méng 1.蒙昧:啟~。 2.遮蓋:~上頭巾。 3.承受;遭受:承~指教。~難。 4.形容雨點(diǎn)細(xì)小:~~細(xì)雨。 5.忠厚的樣子。 6.“蒙眬”的“蒙”。 蒙 mēng 1.欺哄:休想~人。 2.隨便胡猜:瞎~。 3.昏迷:頭發(fā)(fā)~。 蒙 měng 蒙古族。 詳細(xì)解釋 蒙的詳細(xì)解釋 1. 蒙 [Méng]2. 蒙 [méng]3. 蒙 [mēng]4. 蒙 [měng] 蒙 [Méng]〈名〉 古水名 沱江支流。在四川省彭縣境 即蒙江。在今廣西梧州 蒙 [méng]〈名〉 (形聲。從艸,冡( méng)聲。本義:草名) 草名。即菟絲 。旋花科。一年生纏繞寄生草本。莖很細(xì),呈絲狀,黃白色,隨處生有吸盤,附著在豆科、菊科、藜科等植物上。葉退化,開白色小花。種子入藥 指蒙童 。 如:蒙幼(蒙昧幼稚的兒童);蒙稚(幼稚無知);蒙館(舊時對兒童進(jìn)行啟蒙教育的地方);蒙學(xué)(即蒙館);蒙塾(即蒙館) 云氣 秋天雖是晝夜停勻時候,究竟日出日入,有蒙氣傳光,還覺得夜是短的。——《老殘游記》 又如:蒙氣傳光(日出之前與剛落之后,光線雖不能直接照射大地,地上仍相當(dāng)明亮,這是因為空中大氣的折光作用所致);蒙氣(古指包圍地球外面的大氣) 〈動〉 遮蔽;覆蓋 葛生蒙楚。——《詩·唐風(fēng)·葛生》 葛生蒙棘。 以幕蒙之。——《左傳·昭公十三年》 蒙絡(luò)搖綴。——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時蒙卷軸。——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又如:蒙絡(luò)(掩蓋纏繞);蒙翳(掩蔽,覆蓋);蒙覆(覆蓋;掩蔽);蒙幕(覆蓋);蒙袂(用袖子蒙住臉。謂不愿見人) 欺騙,隱瞞 上下相蒙。——《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又如:蒙事(方言。作假騙人);蒙混(用欺騙手段使人相信虛假的事物);蒙騙(欺騙);蒙哄(用虛偽的手段欺騙別人) 承繼,繼承 汝之純明而不克蒙其澤乎?——韓愈《祭十二郎文》 孝公既沒, 惠文、 武、 昭襄,蒙故業(yè),因遺策(承接已有的基業(yè),沿襲前代的策略)。—— 漢· 賈誼《過秦論》 蒙受 以蒙大難。——《易·明夷》。鄭注:“遭也。” 尋蒙國恩,除臣洗馬。——李密《陳情表》 蒙其賞賜。——東漢· 班固《漢書·李廣蘇建傳》 又如:幸蒙大恩;蒙斧鋮湯鑊;蒙羞(蒙受恥辱);蒙辜(受罪);蒙澤(蒙受恩澤);蒙難(遭受災(zāi)難) 敬詞。承蒙 昨日蒙教。——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過蒙拔擢,豈敢盤桓。——李密《陳情表》 又如:不蒙見察;蒙君實視遇;蒙幸(猶幸蒙,幸運(yùn)地受到);蒙恩(承蒙恩惠);蒙允(承蒙允許);蒙教(承蒙教誨) 〈形〉 迷茫,廣闊而看不清。彌漫籠罩 。 如:蒙晦(迷茫昏暗貌);蒙漠(迷茫昏暗);蒙翳(彌漫) 幼稚,暗昧不明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易·蒙》 又如:蒙士(蒙昧無知,學(xué)識淺薄的人);蒙幼(不懂事的幼童);蒙師(啟蒙的老師,教育孩童的老師) 陰暗 曰蒙,恒風(fēng)若。——《書·洪范》。傳:“蒙,陰暗也。” 引申為蒙昧無知 民非蒙愚也。——《戰(zhàn)國策·韓策》 又如:蒙陋(蒙昧淺陋);蒙士(淺學(xué)無知之士);蒙迷(猶蒙昧) 自稱謙詞。猶愚 蒙之所見,及此而已。——柳宗元《答元饒州論政理書》 又如:蒙拾(學(xué)識不高的人拾取前人文詞綴連成章,不敢自言創(chuàng)作,便稱蒙拾) 雜亂 。 如:蒙茸(雜亂的樣子);蒙戎(雜亂的樣子);蒙尨(蕪雜,紊亂) 茂盛 。 如:蒙茂(猶茂密;茂盛);蒙籠(草木茂盛的樣子) 通“矇”。盲,目失明 循蒙招尤。——《素問·五藏生成篇》 〈形〉 細(xì)雨的樣子 我來自東,零雨其濛。——《詩·豳風(fēng)·東山》 又如:蒙雨(毛毛細(xì)雨);蒙蒙松松(細(xì)雨迷茫的樣子) 廣大 。 〈動〉 彌漫,籠罩 但見愁云漠漠,慘霧濛濛。——《三國演義》 又如:蒙昧(迷茫,昏暗);蒙漠(迷茫昏暗) 〈形〉 忠厚的樣子 那呆子雖是心性愚頑,卻只是一味蒙直。——《西游記》 又如:蒙直(忠厚老實) 蒙 [mēng]〈形〉 (字源見該字 méng 聲) 昏迷,暫時失去知覺的 。 如:頭發(fā)蒙;一下摔蒙了;被一猛拳打蒙了 〈動〉 欺騙 。 如:別蒙人;你在蒙我吧? 胡亂猜測 。 如:蒙對了;別瞎蒙 另見 méng;měng 蒙 [měng]〈名〉 蒙古族的簡稱 。 如:蒙漢人民 蒙古簡稱 。 如:中蒙會談 康熙字典 蒙的康熙字典解釋 蒙 【申集上】【艸字部】 【唐韻】莫紅切【集韻】謨蓬切,??音濛。【爾雅·釋草】蒙,王女也。【註】女蘿別名。 又【詩傳】唐蒙,菜名。 又大蒙,藥名。【管子·地員篇】羣藥安生,小辛大蒙。 又【易疏】蒙者,微昧闇弱之名。【書·洪範(fàn)傳】蒙,隂闇也。 又【左傳·昭元年】又使圍蒙其先君。【註】欺也。 又【左傳·昭十三年】晉人執(zhí)季孫意如,以幕蒙之。【註】裹也。 又【前漢·宣帝紀(jì)】雖有患禍,猶蒙死而存之。【註】冒也。 又【書·伊訓(xùn)】具訓(xùn)于蒙士。【疏】謂蒙稚,??小之稱。 又【詩·秦風(fēng)】蒙伐有苑。【傳】蒙,討羽也。【箋】畫雜羽之文于伐。 又縣名。【史記·老莊列傳】莊子者,蒙人也。【註】地理志,蒙縣屬梁國。 又山名。【書·禹貢】蒙羽其藝。【疏】蒙山在泰山蒙隂縣西南。【又】蔡蒙旅平。【註】蒙山在蜀郡靑衣縣。 又水名。【楚辭·天問】出自湯谷,次于蒙汜。【註】暮入西極蒙水之涯也。 又門名。【左傳·襄二十七年】宋公及諸侯之大夫盟于蒙門之外。【註】宋城門。 又姓。【風(fēng)俗通】東蒙主以蒙山爲(wèi)氏,秦有將軍蒙驁。 又【韻會】母總切,音懵。【柳宗元文】鴟夷蒙鴻。【註】二字俱上聲。 又【韻補(bǔ)】葉莫江切,音尨。《詩》狐裘蒙茸。徐邈讀爲(wèi)厖。【陳琳·大荒賦】帝告我以至順兮,重訊我以童蒙。義混合于宣尼兮,理齊歸于文王。 又莫鳳切,音孟。與雺同。《漢書》引《易》傳:有蛻蒙霿,上下合也。 說文解字 蒙的說文解字解釋 王女也。從艸冡聲。 王女也。王或作玉。誤。釋艸云。蒙,王女。又云。唐蒙,女蘿。女蘿,兔絲。孫炎曰。別三名。按衞風(fēng)爰采唐矣傳云。唐蒙,菜名。小雅蔦與女蘿傳云。女蘿,兔絲松蘿也。疑爾雅,毛傳此二條皆不謂一物。從艸。冡聲。莫紅切。九部。籒文作??。今人冡冒皆用蒙字爲(wèi)之。 說文解字新編解釋 “蒙”是形聲兼會意字。小篆從艸,從冡(覆蓋),會纏繞覆蓋寄生草本植物之意,冡兼表聲。隸變后楷書寫作“蒙”。 《說文·艸部》:“蒙,王女也。從艸,冡聲。”(蒙,大的女羅草。從艸,冡聲。) “蒙”的本義是菟絲草,讀作ménɡ。引申指覆蓋。上對下是覆蓋,下對上則是承受,故引申為承受、受。如“蒙恩”。覆蓋則不明,故又引申為不明事理、無知。如“蒙昧”、“啟蒙”。 遮蔽則使人不明真相,故引申為欺騙,又讀mēnɡ。如“蒙騙”、“蒙人”。受蒙蔽則頭腦不清,故又引申指昏亂。如“蒙頭轉(zhuǎn)向”。進(jìn)而引申為平空猜想。如“瞎蒙”、“蒙對了”。 又讀měnɡ,指蒙古族。 字源字型 蒙的字源演變 提示:點(diǎn)擊圖片可放大查看 說文解字 六書通 六書通 六書通 六書通 六書通 六書通 六書通 金文編 甲骨文 甲骨文 甲骨文 甲骨文 甲骨文 甲骨文 甲骨文 甲骨文 甲骨文 甲骨文 甲骨文 甲骨文 甲骨文 甲骨文 甲骨文 甲骨文 甲骨文 甲骨文 甲骨文 甲骨文 甲骨文 甲骨文 甲骨文 甲骨文 甲骨文 甲骨文 甲骨文 甲骨文 甲骨文 甲骨文 甲骨文 |
今日新聞 |
推薦新聞 |
專題文章 |
CopyRight 2018-2019 實驗室設(shè)備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