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興國:釋秦漢《日書》十二屬中的“五行配” | 您所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屬雞生于亥時 › 朱興國:釋秦漢《日書》十二屬中的“五行配” |
? 釋秦漢《日書》十二屬中的“五行配” (首發(fā)) 朱興國 山東淄博 ? ??? 十二屬又稱十二生肖,是以十二種動物與十二地支相配,通行的說法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又有三十六禽之說,是在十二屬的基礎(chǔ)上擴充而成。 ??? 新出秦簡《日書》的十二屬與通行說法略有不同: ??? 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巳蟲、午鹿、未馬、申環(huán)(猿)、酉水、戌老羊、亥豕。 ??? 放馬灘秦簡《日書》甲種: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蟲、巳雞、午馬、未羊、申石、酉雞、戌犬、亥豕。 ??? 新出漢簡《日書》的十二屬也與通行說法略有不同,如孔家坡漢簡《日書》:子鼠、丑牛、寅虎、卯鬼(兔)、辰蟲、巳蟲、午鹿、未馬、申玉石、酉水、戌老火、亥豕。[1] ??? 究竟該如何理解這些差異呢? ??? 其實,早隋朝蕭吉編撰的《五行大義·論卅六禽》中就已經(jīng)論及這類問題(字符加底紋處尤須注意): ? ??? 禽蟲之類,名數(shù)甚多,今解三十六者,蓋取六甲之數(shù),式經(jīng)所用也。其十二屬配十二支,支有三禽,故卅有六禽。所以支有三者,分一日為三時,旦及晝暮也。若以意求,正應(yīng)十二屬并居晝位,不應(yīng)或旦或暮。今依式經(jīng)法,以氣而取。孟則在暮,仲則在中,季則在旦。是十二屬當十二辰也,余廿四,既是配禽,以不當支位。所以孟在暮者,孟是一時之首,氣初則未盛,向仲方盛,故屬也。取近盛氣,所以在暮也。仲則在晝者,以其氣盛在中也。季則在旦者,以季為一時之末,其氣已衰,當初近仲,尚有王勢,故屬旦也。于式當位,二俱不失。王簡云: ??? 子,朝為燕,晝?yōu)槭螅簽榉恚怀螅癁榕#瑫優(yōu)樾罚簽轺M;寅,朝為貍,晝?yōu)楸簽榛ⅲā侗旧?jīng)》云:旦為生木,又云:晝?yōu)榛ⅲ簽樨偅幻癁殁瑫優(yōu)橥茫簽楹眩ㄒ辉疲撼癁楹!侗旧?jīng)》云:暮為鶴);辰,朝為龍,晝?yōu)轵裕簽轸~;巳,朝為蟮,晝?yōu)轵球荆簽轸~蛇(一云:暮為龜;《本生經(jīng)》言:旦為赤土,晝?yōu)樯撸簽橄s);午,朝為鹿,晝?yōu)轳R,暮為獐(《本生經(jīng)》言:旦為馬,晝?yōu)槁梗簽殁晃矗癁檠颍瑫優(yōu)辁棧簽檠悖ā侗旧?jīng)》云:暮為老木);申,朝為貓,晝?yōu)樵常簽楹铮ㄒ辉疲旱橛瘢弧侗旧?jīng)》言:暮為死石);酉,朝為雉,晝?yōu)殡u,暮為烏(一云:朝為雞,暮為死石;《禽變》云:暮為死土;《本生經(jīng)》言:暮為鳶);戌,朝為狗,晝?yōu)槔牵簽椴颍ㄒ辉疲耗簽樗澜穑肚葑儭吩疲耗簽樗阑穑缓ィ癁轷梗瑫優(yōu)楂P,暮為豬(一云:旦為生木,晝?yōu)轷梗簽橥嗱酰灰辉疲旱殡啵ㄖ彀矗涸謴尼霃耐停唷O峦瑫優(yōu)椤酰◤尼霃膮^(qū));一云,暮為朽木)。 ??? 雖《本生經(jīng)》及《禽變》,互有不同,晝暮之位,理從前解。 ??? 子為鼠燕伏翼者,色皆玄也,取水之色。鼠之為性,晝伏夜游,象陰氣也;出于穴,常見首者,象陽氣萌動于子,欲見之狀也。燕口下有赤者,象陰之懷陽;其尾分者,陰數(shù)二也;春分而至,隨陽見也;秋分而蟄,隨陰伏也。《禮記·月令》云:“仲春之月,玄鳥至。至日,以太牢祀于高禖”,以祈子孫也;秋分,玄鳥歸也。是見二月者,子刑卯也。《易通卦驗》云:“玄鳥,陰鳥也。”伏翼者,鼠老為之,謂之仙鼠。《方言》云:“自關(guān)已東,謂之伏翼。”三者皆是陰蟲,故并居子也。 ??? 丑為牛蟹鱉者,丑為艮,立春之節(jié),農(nóng)事既興,牛之力也;又,上當牛宿。《說題辭》曰:“牛為陰事,牽耦耜耕也”,故在丑。蟹者,立春之時,卉木生根,如其足也。艮為山,巨靈赑負,首頂靈山,負蓬萊山,即巨蟹也。鱉者,土之精氣而生,中軟外堅,象土含陰陽也。其藏黃者,土之色也。牛亦有黃,蟹中亦黃,皆土精也。丑在北方,水位,故兼主水、土。 ??? 寅為虎豹貍者,三獸形、類皆相似,寅為木位,木主從林,寅又屬艮,艮為山,虎之所處。《集靈經(jīng)》云:“寅為少陽,五色玄黃”;寅又有生火,火主文章,三獸俱斑,并有文也。上應(yīng)箕宿,箕主風(fēng),虎嘯風(fēng)起。《易》云:“風(fēng)從虎。”《家語》云:“三九廿七,七主星,星主虎,虎七月生。”申沖寅,故虎在寅。貍豹以同類相從也。《本生經(jīng)》云“主木”者,以寅有相木,正月方生也。 ??? 卯為兔猬狢者,兔,陽蟲也;居月中者,陰懷陽也。《元命苞》云:“兔居月中者,陰懷陽也”,坎之氣。坎在子位,子刑在卯,故兔屬卯。老兔為猬,狢亦兔類,故并居卯。一云:狢者,狐也,狐狢相類也。《本生經(jīng)》言“鶴”者,此音同字誤也。 ??? 辰為龍鮫魚者,申為水之源,子為中流,辰為水之末。如百川東注,皆歸于海。龍能興云致雨,為水蟲之長,非海不能苞容,故其神而大。鮫魚亦是水蟲之長者,故并在辰。 ??? 巳為蛇蟮蚯蚓者,《式經(jīng)》云:“巳有騰蛇之將”,因而配之。蛇,陽也,本在南;龜,陰也,本在北。以蛇配龜,為玄武,二蟲共為一神,以陰偶,故從數(shù)。在北方。蟮及蚯蚓,皆形同也。《禮記》云“小滿之節(jié),蚯蚓出見。”《慎子》云:“騰蛇游霧,與蚯蚓同。”黃帝有大螾如蚯,以應(yīng)土德。巳有寄生之土,故并配之。《本生經(jīng)》言“土”者,以火相合生土也。檢眾書,蟮或為鼉,鼉字復(fù)作蟬,《本生經(jīng)》解蟬云:“常水藏,畏羅網(wǎng),悲吟不言,且欲歌。”言其悲吟,與蟬相類。論其水藏,與鼉相類。案其形狀及土氣,巳為蛇,蟮、蚯蚓相類,鼉與蟬并,此非也。又《射覆經(jīng)》云“遇蟬者,水蟲也”,當知是蜆也。 ??? 午為鹿馬獐者,午為太陽,馬有員蹄,象于陽也。午為天路,馬有駿足,涉遠之日,牝牡有時。故《家語》云:“八九七十二,偶以承奇,奇主辰,辰為月,月主馬,馬十二月生。”丑沖未,未與午合,故在午。鹿蹄坼者,以象陰也。而居陽位者,象懷陰也。《禮記·月令》云:“仲夏之月,鹿角解。”《易緯通卦驗》云:“鹿者,獸中陽也,夏至解角。”《家語》云:“四九卅六,六主律,律主鹿,故鹿六月生。”未與午合,故亦在午,獐鹿同類,因而配之。 ??? 問曰:“八卦配禽,離不言馬,《禽變》乃以午為馬者,何?”答曰:“坤為牝馬之貞,坤既在未,未與午合,故馬居午。”問曰:“乾亦稱馬,震亦稱馬,何不并取其合?”答曰:“行地莫過于馬,坤既是地,取其正用。乾天震木,非是地體,故不取合。”問曰:“若如所解,乾之六爻,皆稱為龍,行天莫過于龍,龍德應(yīng)乾,何忽居辰?”答曰:“未若為馬,誠如來難,馬既在午,正取其合。乾位居戌,戌沖在辰,所以龍配于辰。”問云:“坤既取合,乾忽用沖,此義難解。”答曰:“坤為陰也,取其柔順從陽之義,故用合;乾為陽也,陽體剛強,故取其沖。” ??? 未為羊鷹雁者,《式經(jīng)》云:“未為小吉,主婚姻禮聘,禮聘有羊雁之用。”鄭玄婚禮謁文云:“雁候陰陽,待時乃舉。”《易》以坤為羊,坤在未也。《禮記·月令》云:“季夏之月,鷹初學(xué)習(xí)。”此因候以配之。《本生經(jīng)》云“老木”者,以未為木墓,木至六月衰老也。 ??? 申為猴猿猱(朱按:猱原字從犭從由,據(jù)《演禽通纂》校作猱,下同)者,秋為殺氣,萬物衰老,猴猿之貌,并似老人。七月山果皆熟,猴猿以其儲糧之時為王。《式經(jīng)》云:“金氣盛時,能老萬物。”猴猿貌也。《家語》云:“五九四十五,五為音,音主猿。猿五月生。”午中有沐浴金,殺氣未壯,至申,金王,殺氣始強。又言:“在火中未有音聲,出火其音方成”,故并在申。《本生經(jīng)》言“旦為玉”者,玉有溫潤鏗鏘之音,故取其旦;“暮為死石”者,石是玉類,亦有音聲,言其氣衰,故在暮曰死。玉、石皆金之本,故皆配金位。猱亦是同類,故以配焉。 ??? 酉為雞雉烏者,酉為金,威武之用。雞有五德,以武為先,見敵必斗,是其本性,《說題辭》云:“雞為積陽,南方之象,火陽精,物炎上,故陽出則雞鳴。”以類感也。《考異郵》云:“雞火畜,丑近寅,寅陽,有生火,喜故鳴。”武事必有號令,故在西方。巽為雞,亦為號令。辰巳并與酉合,故在酉。雉是火鳥,為武之威。《方伎傳》云:“太白揚光則雞鳴,熒惑流耀則雉驚。”《易通卦驗》云:“雉者是陽,雄鳴則雌應(yīng),陽唱陰和之義。”當時則雊,亦號令之義。烏者,陰之禽,而居日中。《元命苞》云:“烏在日中,象陽懷陰也。”以其在日中,得陽氣,故仁而能反哺。在酉者,春時日臨兌,酉是二八之門,日所入處,取其終也,故并配酉。又云“暮為死石”者,取其金氣衰也。《禽變》曰“暮為死土”者,土至金末,氣衰敗也。《本生經(jīng)》云“暮為鳶”者,亦迅擊有武用也。無五德,故在暮。 ??? 戌為狗狼豺者,戌為黃昏,乾為天門,戌既屬乾,昏暗之時,以警備也。京氏《別對》曰:“狗為主行,以防奸也。”《易》曰:“艮為狗。”艮既是門闕,狗以守防也。《家語》云:“七九六十三,三主斗,斗主狗,狗三月生。”辰?jīng)_戌,寅戌合,故在戌。《禮記·月令》云:“九月之時,豺乃祭獸”,因候配之。狼形相似,《說文》云:“豺,狼屬也。”故并居戌。一云“暮死金”者,金至戌衰敗故也。《禽變》云“暮為死火”者,戌為火墓也。 ??? 亥為豬豕猚者,《式經(jīng)》云:“亥為雜水,穢濁廁溷之象,豬之所居,豬色玄,象水色也。其蹄分者,陰象也。五更必起,不失其常,如水有潮,不違期也。”《家語》云:“六九五十四,四主時,時主豕,豕四月生也。”沖巳,故在亥。豕,豬之小者,猚亦取其類,而好夜行,以陰性也,故并在亥。一云“旦為生木”者,木生于亥也。暮為蛦蝓者,□應(yīng)是□,恐字誤也。又云“旦為豚(按:原字從犭從屯,通豚。下同)”,豚、豕同也。一云“暮為朽木”者,木始生敷,因水淹沒,故腐朽也。 ??? 問曰:“禽蟲之例數(shù)多,何故不取麟鳳為屬,乃取蚯蚓蛇鼠小蟲?”答曰:“取十二屬者,皆以其知時候氣,或色或形,并應(yīng)陰陽故也。麟鳳已配五靈,非是虛而不用。”又問曰:“麟鳳已配五靈,更不取者,龍虎亦配,何為復(fù)用?”答曰:“龍動云興,虎嘯風(fēng)起,此是應(yīng)陰陽之氣,所以須取。麟鳳雖靈,無所作動,故不重用。其十二屬,并是斗星之氣,散而為人之命,系于北斗,是故用以為屬。”《春秋運斗樞》曰:“樞星散為龍馬,旋星散為虎,機星散為狗,摧星散為蛇,玉衡散為雞兔鼠,闔陽散為羊牛,搖光散為猴猿。此等皆上應(yīng)天星,下屬年命也。卅六禽,各作方位,為禽蟲之長,領(lǐng)三百六十;十而倍之,至三千六百。并配五行,皆相貫領(lǐng)。既非占候之用。不復(fù)具釋。 ? ??? 蕭吉的解釋又涉及關(guān)于五行和支干的多種理論: ??? 《五行大義·論生死所》云: ? ??? 五行體別,生死之處不同,遍有十二月、十二辰而出沒。 ??? 木,受氣于申,胎于酉,養(yǎng)于戌,生于亥,沐浴于子,冠帶于丑,臨官在寅,王于卯,衰于辰,病于巳,死于午,葬于未。 ??? 火,受氣于亥,胎于子,養(yǎng)于丑,生于寅,沐浴于卯、冠帶于辰,臨官于巳,王于午,衰于未,病于申,死于酉,葬于戌。 ??? 金,受氣于寅,胎于卯,養(yǎng)于辰,生于巳,沐浴于午,冠帶于未,臨官于申,王于酉,衰于戌,病于亥,死于子,葬于丑。 ??? 水,受氣于巳,胎于午,養(yǎng)于未,生于申,沐浴于酉,冠帶于戌,臨官于亥,王于子,衰于丑,病于寅,死于卯,葬于辰。 ??? 土,受氣于亥,胎于子,養(yǎng)于丑,寄行于寅,生于卯,沐浴于辰,冠帶于巳,臨官于午,王于未,衰病于申,死于酉,葬于戌,戌是火墓,火是其母,母子不同葬,進行于丑,丑是金墓,金是其子,義又不合,欲還于未,未是木墓,木為土鬼,畏不敢入,進行就辰,辰是水墓,水為其妻,于義為合,遂葬于辰。 ? ??? 《五行大義·論沖破》云: ? ??? “四孟有生無死,直有沖無破者。寅有生火,巳有生金,申有生水,亥有生木也。四仲死生俱有者,卯有王木死水,午有王火死木,酉有王金死火,子有王水死金。四季有死而無生者,辰有死水,未有死木,戌有死火,丑有死金。” ? ??? “五行體別,生死之處不同,遍有十二月、十二辰而出沒”。這種認識在睡虎地秦簡《日書》乙種的有關(guān)內(nèi)容中早有體現(xiàn): ??? “丙丁火,火勝金(七九貳),戊己土,土勝水(八〇貳),庚辛金,金勝木(八一貳),壬癸水,水勝火(八二貳),丑巳金,金勝木(八三貳),□(八四貳),未亥【卯木,木】勝土(八五貳),□□□□,□□□ (八六貳),辰申子水,水勝火(八七貳)。”[2]其中,所謂的“丑巳金”顯然是指丑有死金,巳有生金;“未亥卯木”是指未中有死木,亥有生木,卯有王木;“辰申子水”是指辰有死水,申有生水,子有王水。秦簡《日書》中的理論已相當復(fù)雜。 ??? 了解以上理論之后,再來看秦漢時期的十二屬或后世三十六禽體系中所配的“水”、“玉石”、“老火”、“死火”、“死土”、“死金”、“生木”、“朽木”之類,便可以明白,這些“五行配”是依據(jù)“五行體別,生死之處不同,遍有十二月、十二辰而出沒”理論確立的: ??? 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的“酉水”當指酉中有“沐浴”之水。《五行大義·論配氣味》云“羊,火畜”,由此可知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戌老羊”實與孔家坡漢簡《日書》“戌老火”意思相同,“老羊”即“老火”。《五行大義·論卅六禽》曰“玉、石皆金之本”,據(jù)此可知放馬灘秦簡《日書》甲種的“申石”與孔家坡漢簡《日書》的“申玉石”乃指申中有“臨官”之金。 ??? 十二屬中為什么會出現(xiàn)“五行配”?要回答這一問題還需深入理解五行、干支以及五行與干支的關(guān)系: 《五行大義·論五行及生成數(shù)》云:“五行遞相負載,休王相生,生成萬物,運用不休,故云行也。《春秋繁露》云:‘天地之氣,列為五行,夫五行者,行也。’” “夫五行者,行也”。所以,準確地講,五行是指金行、水行、木行、火行、土行!《管子·五行》就是這么講的: 日至,睹甲子,木行御。天子出令,命左右士師內(nèi)御,總別列爵,論賢不肖士吏,賦秘賜賞于四境之內(nèi)。發(fā)故粟以田數(shù),出國衡,順山林,禁民斬木,所以愛草木也。然則冰解而凍釋,草木區(qū)萌,贖蟄蟲,卯菱春辟勿時,苗足本,不癘雛鷇,不夭麑□(原字從鹿從夭),毋傅速。亡傷襁葆,時則不凋。七十二日而畢。 睹丙子,火行御。天子出令,命行人內(nèi)御。令掘溝澮,津舊途,發(fā)臧任君賜賞。君子修游馳以發(fā)地氣,出皮幣,命行人修春秋之禮于天下諸侯,通天下,遇者兼和。然則天無疾風(fēng),草木發(fā)奮,郁氣息,民不疾而榮華蕃。七十二日而畢。 睹戊子,土行御。天子出令,命左右司徒內(nèi)御,不誅不貞,農(nóng)事為敬。大揚惠言,寬刑死,緩罪人。出國,司徒令命順民之功力,以養(yǎng)五谷。君子之靜居,而農(nóng)夫修其功力極。然則天為粵宛,草木養(yǎng)長,五谷蕃實秀大,六畜犧牲具,民足財,國富,上下親,諸侯和。七十二日而畢。 睹庚子,金行御。天子出令,命祝宗選禽獸之禁,五谷之先熟者,而薦之祖廟與五祀。鬼神饗其氣焉,君子食其味焉。然則涼風(fēng)至,白露下。天子出令,命左右司馬衍組甲厲兵,合什為伍,以修于四境之內(nèi),諛然告民有事,所以待天地之殺斂也。然則晝炙陽,夕下露,地競環(huán),五谷鄰熟,草木茂實。歲農(nóng)豐,年大茂。七十二日而畢。 睹壬子,水行御。天子出令,命左右使人內(nèi)御。其氣足則發(fā)而止,其氣不足則發(fā)撊瀆盜賊,數(shù)劋竹箭,伐檀柘,令民出獵禽獸,不釋巨少而殺之,所以貴天地之所閉藏也。然則羽卵者不假,毛胎者不殰,娩(原字從月從黽,通娩,下同)婦不銷棄,草木根本美。七十二日而畢。 睹甲子,木行御,天子不賦,不賜賞,而大斬伐傷,君危;不殺,太子危,家人夫人死,不然則長子死。七十二日而畢。睹丙子,火行御,天子敬行急政,旱札苗死,民厲。七十二日而畢。睹戊子,土行御。天子修宮室,筑臺榭,君危;外筑城郭,臣死。七十二日而畢。睹庚子,金行御。天子攻山擊石,有兵,作戰(zhàn)而敗,士死喪執(zhí)政。七十二日而畢。睹壬子,水行御,天子決塞動大水,王后夫人薨;不然,則羽卵者假,毛胎者殰,娩婦銷棄,草木根本不美。七十二日而畢也。 《管子·五行》還說,黃帝“作立五行,以正天時”,由此可知,五行與四時春夏秋冬一樣,也是表示季節(jié)時候的意象體系。五行是把一年分為五個季節(jié),每季七十二日。 五季分法除見于《管子·五行》外,還見于《淮南子·天文訓(xùn)》、《春秋繁露·治水五行》、《素問·陰陽類論》等文獻。《淮南子·天文訓(xùn)》:“壬午冬至,甲子受制,木用事,火煙青;七十二日,丙子受制,火用事,火煙赤;七十二日,戊子受制,土用事,火煙黃;七十二日,庚子受制,金用事,火煙白;七十二日,壬子受制,水用事,火煙黑;七十二日而歲終,庚子受制。歲遷六日,以數(shù)推之,七十歲而復(fù)至甲子。” 根據(jù)《史記·律書》、《五行大義》等古代文獻對干支字的解釋以及干支的實際應(yīng)用可知,干支都是表示“時候氣”的意象體系。十干與十月歷有關(guān),十二支與十二月歷有關(guān)。 五行(五季)、十月歷屬五分系統(tǒng),四季、十二月歷屬四分系統(tǒng),同屬四分系統(tǒng)的還有四方和八卦。五分系統(tǒng)和四分系統(tǒng)說的是一回事,故可整體匹配(但局部無法完全重合),這就是干支與五行匹配的來由。 ??? 《淮南子·天文訓(xùn)》論干支五行屬性曰:“甲乙寅卯,木也;丙丁巳午,火也;戊己四季,土也;庚辛申酉,金也;壬癸亥子,水也。”此說把土分配“四季”辰、未、戌、丑。《五行大義·論生死所》引《龜經(jīng)》云:“土,木動為辰土,火動為未土,金動為戌土,水動為丑土。”參考《龜經(jīng)》的說法可知,辰當屬木,未當屬火,戌當屬金,丑當屬水。十二支分配四時五行,各當三支:寅卯辰配春屬木,巳午未配夏屬火,申酉戌配秋屬金,亥子丑配冬屬水。但如此以來,十二支中就沒有土的位置,這是因為五分系統(tǒng)的五行和四分系統(tǒng)的十二支雖說的是一回事,可整體匹配,但局部無法完全重合無法均分而造成的。于是,出現(xiàn)了如《禮記·月令》那樣把土虛置于夏秋之間的分配方案。 ??? 五行與干支一樣,都是表示季節(jié)時候的意象體系,所以與地支相配的十二屬或三十六禽中會出現(xiàn)“五行配”。 ??? 關(guān)于各種動物與十二支相配的理由,《五行大義·論卅六禽》總之曰:“取十二屬者,皆以其知時候氣,或色或形,并應(yīng)陰陽故也。”十二屬或三十六禽中的動物是因為“知時候氣”或某些方面與地支所示的“時候”對應(yīng)才被選入的。由此可知,十二屬或三十六禽中的“動物配”與“五行配”用意相同。 ? ? |
今日新聞 |
推薦新聞 |
專題文章 |
CopyRight 2018-2019 實驗室設(shè)備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