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詩在《樂府詩集》中被收入《相和歌·平調(diào)曲》。這是曹植自制的新題樂府,篇名取自篇首二字。《樂府解題》說:“曹植擬《長歌行》為《鰕?》。”古詩又云:“長歌正激烈。”可見《長歌行》是慷慨激烈的調(diào)子。這使得此篇形式非常切合內(nèi)容。全詩可分兩層。前十句是第一層,后六句是第二層。開頭四句,以“鰕?”“燕雀”比世間熱衷于謀私營利之徒。以“江海”“鴻鵠”喻胸懷“皇家”“九州”的壯士。鰕?只會在渾濁的小水坑里游動,根本不知道世上還有深廣的大江湖海。此句語出宋玉《對楚王問》:“夫尺澤之鯢,豈能與之量江海之大哉!”燕雀只能在柴荊編成的籬笆間嬉戲,不懂得鴻鵠遨游長空的壯舉。此句源于司馬遷《史記·陳涉世家》:“陳涉太息曰:嗟呼!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詩人通過“潢潦”與“江海”、“藩柴”與蒼穹、“鰕?”“燕雀”與“鴻鵠”的對比,鮮明地表達了自己的是非觀念和愛憎感情。句子的寓意顯而易見:唯利是圖、唯權(quán)是奪的淺薄小人,不可能知道那志士的寬闊胸懷和豪壯舉動。對志士與小人的褒貶,從詩人《贈丁翼》詩中也可找到印證。詩人這這里抒發(fā)了遨游天地的壯志。接著六句進一步說明:世上之有識之士,正應該明白這個道理,效鴻鵠之志,以成就無與匹比的大德大業(yè)。正如駕車升登于五岳之巔,再俯看天下之山,簡直就如小丘小陵一樣。然而世人大多圖謀于勢位利祿,奔波于仕宦之途。第一層多用典故和比興,表現(xiàn)詩人與勢利之輩眼界、胸懷之不同。而第二層即后六句,轉(zhuǎn)入對詩人志向內(nèi)涵的直接披露。最后發(fā)出慨然長嘯。這里的“壯士”實際是詩人的自期自許。結(jié)尾在慷慨悲歌中突發(fā)變徵之音,與開篇的勃郁之氣遙相呼應,表達了詩人不遇知音、壯志難酬的憤懣和悲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