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珠九問!(全朋友圈最棒的天珠科普文) | 您所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屬兔的人戴幾眼天珠最吉利呢圖片 › 天珠九問!(全朋友圈最棒的天珠科普文) |
我并不是完全排斥新仿珠,畢竟人各有志,工藝干凈的新仿珠作為廉價裝飾品也未嘗不可,但是我會堅決抵制以假充真以新充老的欺騙行為。 3.天珠是不是唐代的? 國內(nèi)有流傳的說法是天珠的年代在唐代以前,持此觀點者依據(jù)有二:一,西藏大昭寺供奉的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等身像,是唐貞觀十五年(AD.641)文成公主下嫁松贊干布時的陪嫁,而佛像的寶冠上鑲嵌有天珠,故認為天珠在唐代有應(yīng)用。二,《新唐書`吐蕃傳》和《新五代史》有關(guān)于“瑟瑟”珠的記載,“瑟瑟”與天珠的藏文發(fā)音“dzi”甚似,故定論,“瑟瑟”所指便是西藏天珠。 但是這種觀點難以自圓其說,首先,大昭寺的釋尊像供奉于唐貞觀年間,但是嵌寶的頭冠卻是明永樂年間宗喀巴大師帶信徒供奉的,事后一直在修繕和接受供養(yǎng),因此,憑借佛像年代說明頭冠和鑲嵌天珠的年代,不可取信。其次,文獻中關(guān)于“瑟瑟”珠的記載未必對應(yīng)天珠,缺乏事實依據(jù)的說法只能說是一種猜想或假說,從而也不能旁證天珠的年份。因此,把天珠定義在唐代并不嚴謹。 天珠的年代問題現(xiàn)在在學(xué)術(shù)領(lǐng)域懸而未決,并無定論,一來缺乏考古學(xué)上可以承認的層位學(xué)依據(jù),二來對于珠子缺乏有效的年代檢測手段。但是根據(jù)一些類型學(xué)的依據(jù),有學(xué)者旁證過天珠的年代,雖未有定論,但可以為大家提供參考: The dzibead is one of the mysteries of the bead world. There is no known method ofdating these beads, which are believed to be ancient. The dzi bead has beenassigned to a pre-Buddhist date inTibet. Lois SherrDubin, The history of beads, p.328 天珠是珠子世界中最神秘的一種。當(dāng)前沒有任何已知方法能對天珠的年代進行測定,不過天珠被廣泛認為年代十分久遠。有人將天珠界定在佛教傳入西藏以前(公元7世紀)。 杜賓,珠史,328頁 我自己對天珠年代的看法,是參照工藝流傳方面的旁證依據(jù),寬泛估測在公元前600年到公元1100年間。(包括思和措思) 4.有沒有天然天珠? 天珠作為專有名詞,本身定義就界定了它是鑲蝕瑪瑙玉髓珠的一種,換言之,天珠一定是被人工處理過的。天然天珠之說就像有人說他用了一塊“天然手機”一樣極不靠譜。 我不否認天珠可能有天然原型,但是這個問題比較復(fù)雜,在此不做探討。 5.天珠的原材料是不是“九眼石頁巖”? 在此鄭重聲明一下,世界上沒有所謂的“九眼石頁巖”存在。外面說是天珠原石的“九眼石頁巖”無非是戈壁灘上常見的一種硅酸鹽結(jié)核,檢索眼睛瑪瑙或金錢瑪瑙會發(fā)現(xiàn)很多同類石頭。“九眼石頁巖”這個名目是早期對一些國外文獻翻譯出現(xiàn)的錯誤,80年代后這個概念被一些商人大肆炒作,甚至編造出一套理論體系,什么火星“鐿”元素之說。這些理論乍看甚為唬人,實則毫無依據(jù),只是一些荒謬的偽科學(xué)而已。 天珠的材質(zhì)是瑪瑙或玉髓,但是原礦產(chǎn)地并未探明,而且天珠,尤其是思的原料選擇極其苛刻,古代工匠們會盡量選擇質(zhì)地細膩溫潤、透明度差的材料,而且會盡量避免天然紋理、結(jié)晶和共生礦的出現(xiàn)。 所以,那些追求所謂“九眼石頁巖”的神奇效果而進而追求天珠的朋友,建議您們放過天珠,天珠作為承載人類歷史的文物,實在不適合各位。 6.天珠的宗教含義 很多喜歡天珠的朋友信仰佛教,或者追求佛教的宗教含義,把天珠當(dāng)作佛教的法寶,早期的商人也確實抓住這一心理大做文章,對天珠的各種圖騰杜撰出符合“佛教教義”的解釋,甚至臆造出一些本不存在的牽強的圖騰。 其實天珠的起源和佛教并無直接關(guān)系,天珠的年代要早于佛教在西藏興盛的年代。而現(xiàn)在的藏族同胞應(yīng)該也只是天珠的傳承者而不是制作人。信仰佛教的藏民將天珠作為一種等同于黃金白銀的珍貴珠寶,并以此供奉給寺廟,沒有依據(jù)認為他們將天珠視為宗教法器并賦予宗教含義。同時,藏文中對天珠圖騰的稱謂基本都是具象的,并無特殊含義,比如說“dzi”的發(fā)音在古藏語中就有“眼”的意思(轉(zhuǎn)引次仁旺堆師兄觀點)。探究西藏的民族性格,有學(xué)者曾經(jīng)指出西藏先民往往將來自其他民族遷移來的東西視為“天降之物”,恰也印證這點。 我個人認為天珠可能與西藏史前時期的某種祭司文明有關(guān),但是并無實證;另有苯教說、印度教說,亦缺乏現(xiàn)實依據(jù),尚需探究。 7.什么是至純天珠? “至純天珠”這個概念非常模糊,我一度將這個概念等同于“思”,而將所謂“沖系天珠”等同于“措思”。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這個觀點存在一些不妥之處,于是,我個人已經(jīng)逐漸放棄“至純天珠”這個概念,這個概念的提出者是早期的一些學(xué)者和商人,但是給出解釋的張宏實先生的《法相莊嚴`管窺天珠》一書中本身的分類觀點就非常混亂,主觀性較強,且不符合藏民們的日常看法,因此,將這樣一個本身模糊的概念用作分類標準是不合適的。“至純”二字我更認同它是一個形容詞,而非名詞。 我認同的分類體系,還是思和措思為主體的體系,具體分別很難講清楚,主要在材質(zhì)、工藝、圖騰三個方面綜合表現(xiàn),需要大量的經(jīng)驗來輔助分辨。請有興趣的朋友移步本吧置頂?shù)摹兑惶煲惶熘椤焚N子,看拉薩河先生對珠子的一些描述,相信定能受益匪淺。 8.殘斷天珠是不是為別人擋災(zāi),不吉利? 有人傳言殘斷天珠是為別人擋了災(zāi),佩戴不吉利。首先不討論這種說法的科學(xué)依據(jù)問題……我只談?wù)勛约簩垟嗵熘榈目捶ǎ?/p> 首先,天珠殘斷,一定嚴重損傷品相,收藏價值上會大打折扣。但是開門的殘珠斷珠卻是新入行的朋友學(xué)習(xí)天珠了解天珠的最好標本,價格不高而且能夠展現(xiàn)出很多鑒定特征,輔助學(xué)習(xí)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其次,天珠殘斷的可能性很多,大部分天珠由于形制細長,碰撞摔落容易斷開;但是有些天珠是人工致殘,藏區(qū)有過將完整的天珠一分為二分別傳家的典故,另外將天珠挖去一部分供佛或入藥的習(xí)俗也由來已久。 第三,殘斷的天珠仍然備受藏民珍視,現(xiàn)在的殘珠斷珠見到的也多是世代流傳過的,所以斷截面通常光潔圓潤,可見藏民隨身佩戴,視之彌珍,且有些斷珠甚至被精心處理過,重金豪鑲,繼續(xù)佩戴,更能看出主人的珍視。 最后不得不說起所謂“擋災(zāi)說”的起源,這種說法起源于中原漢族的一些民間傳說,后來被一些商人附會于天珠。我個人的建議是,哪怕真天珠的一小塊也比一串完整的假天珠強得多。當(dāng)然,對于資金不乏的收藏者還是要看重品相,收藏本是樂趣,量力而行。 另外,現(xiàn)在殘斷天珠也出現(xiàn)很多仿品,請各位朋友多加小心! 9.天珠和其他古珠的關(guān)系 最后小編在此需要闡明的一件事情是,在我的眼里,所有的古珠都是承載著人類文明的值得尊敬的文化遺存。 絕對不能膚淺的說某種古珠比另一種古珠更為優(yōu)秀,兩種不同文明的珠子是沒有可比性的,即使它們在材質(zhì)上、年代上、數(shù)量上、工藝上以及市場表現(xiàn)上差異很大,但是以上的標準都不能用來衡量古珠所承載的獨特的歷史文化價值。對我而言,價格高昂的天珠和信手拈來的老瑪瑙是同等重要的,我尊敬它們,尊敬它們承載著的時光和秘密,或許,這些現(xiàn)在人視若玩物的小珠子,正是某個時代的先民最為珍視的至愛。
|
今日新聞 |
推薦新聞 |
專題文章 |
CopyRight 2018-2019 實驗室設(shè)備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