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對年齡的雅稱,你知道多少?豆蔻、及笄、加冠分別是多少歲? | 您所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女孩子胸發(fā)(fā)育期是幾歲到幾歲 › 古人對年齡的雅稱,你知道多少?豆蔻、及笄、加冠分別是多少歲? |
知天命 50歲:《論語》說“五十而知天命”,有人理解成到了這個年紀(jì),一切都注定了,就聽天由命吧,用現(xiàn)在話來說就是躺平擺爛,照這樣說好家伙,現(xiàn)代人20歲就知天命了。其實不是,知天命是說,雖然你知道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但依舊全力以赴去做,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花甲和古稀 60歲:花甲之年,古代以天干地支紀(jì)年,每60年一個循環(huán),每一個循環(huán)為一甲子,天干地支又要對應(yīng)什么十二生肖啦,又要對應(yīng)生命星宿啦,總之錯綜復(fù)雜,所以就叫“花甲”了。60歲也稱耳順之年,老子修為已經(jīng)到了一定的境界,你說什么好聽的不好聽的,無所謂,我開心就好。 70歲:古稀之年,自古以來就十分稀少,古人年平均壽命短,活到70歲簡直是上輩子積德了,說法出自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耄耋和期頤 80歲:耄耋之年,耄和耋兩個字,都是指80、90歲的年紀(jì),泛指高壽的老人。 100歲:期頤之年,期是要的意思,頤是保養(yǎng)、供養(yǎng)的意思,有成語不是說頤養(yǎng)天年嘛,感性點說,人(父母)到100歲,生活難以自理,作為子女依然要供養(yǎng)父母。《禮記》說“百年曰期,頤”,就說人生以百年為期,所以稱為期頤之年。 ?小結(jié) 好了,這些就是常見的一些古人對年齡的雅稱,有些是出自經(jīng)典,如“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就出自儒家經(jīng)典《論語》;有些出于風(fēng)俗如女子十五及笄、男子二十加冠;有些出自詩文,如豆蔻年華、古稀之年。 我所舉例的這是很小一部分,開頭就說了,古人對幾乎每個年齡段都有不同的雅稱,甚至一個年紀(jì)有多個雅稱,男女性別不同也有不一樣的雅稱,這些雅稱都非常有趣,從中也能體現(xiàn)出中國古人的浪漫,和對人生的美好期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今日新聞 |
推薦新聞 |
專題文章 |
CopyRight 2018-2019 實驗室設(shè)備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