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款時,“庚子”后面該不該加“年”? | 您所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天干地支后面可以加年嗎 › 落款時,“庚子”后面該不該加“年”? |
網(wǎng)友留言 一些網(wǎng)友認為 干支中已經(jīng)包含了“年”的意思 此時再加“年” 即為贅述 祝允明《東坡記游卷》 款署“癸酉八月十二日 ......枝山祝允明。” 干支后不可加“年” 但干支前加“歲次”“歲在” 卻是落款中常見的形式 然而這個用法是有“禁忌”的 許多文章中提到,落款時 若用“歲次”“歲在”表示年份 前邊必須有年號年數(shù) 如王羲之的“永和九年,歲在癸丑” 顏真卿的“維乾元元年,歲次戊戌” 但如只寫“干支”二字 就可以獨立使用 王羲之《蘭亭序》開篇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 顏真卿《祭侄文稿》開篇 “維乾元元年,歲次戊戌......” 看法二 無禁忌,干支后可以加“年” 網(wǎng)友看法 中國書協(xié)理事、 學(xué)術(shù)委員會秘書長葉培貴 曾在“源流·時代”研討會上提出 干支后不能加”年“的落款禁忌 是我們自己的冒昧結(jié)論 歷史上,包括近代老一輩書家 都不存在此類落款禁忌 同時他還提到 “歲次某某”前面 不加年號的情況 在古代文獻中也大量存在 清·伊秉綬(1754—1815) 隸書橫幅 上面這件伊秉綬的隸書 寫于1815年 款署“嘉慶乙亥年” 在其傳世的書法作品中 款署某某年、某某歲的情況 十分常見 清·吳歷(1632—1718) 《溪閣讀易圖軸》局部 清初書畫家吳歷題畫款中 也出現(xiàn)過有“某某年”的情況 《溪閣讀易圖軸》 款署“戊午年嘉平廿七日擬古” 此畫作于1678年 現(xiàn)藏于上海博物館 是公認的吳氏真跡 《溪閣讀易圖軸》局部 除書畫落款外 一些古詩詞和古代著作中 也存在干支后加“年”的情況 晚唐詩人韋莊 有題為 《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五首》的詩 北宋大詞人蘇軾 《牛口見月》中寫道 “忽憶丙申年,京邑大雨霶。” 唐代政治家、史學(xué)家杜佑 寫了一本書叫《通典》 這是中國歷史上 第一部體例完備的政書 《通典·禮十·祫禘下》載: “今請以開元二十七年己卯四月禘,至辛巳年十月祫,至甲申年四月又禘,至丙戌年十月又祫,至己丑年四月又禘,至辛卯年十月又祫。自此五年再殷,周而復(fù)始。”明代奇書《金瓶梅》 第三十九回: “信官西門慶,本命丙寅年七月廿八日子時建生,同妻吳氏,本命戊辰年八月十五日子時建生。”再如《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本病論》一節(jié) 壬午年、庚辰年、丙寅年…… 都有用例 對此,你更傾向于哪種寫法? 更多精彩內(nèi)容,關(guān)注微信(ID:墨客島),或者下載墨客島APP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今日新聞 |
推薦新聞 |
專題文章 |
CopyRight 2018-2019 實驗室設(shè)備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